限薪成议题 匹兹堡峰会能否管住金融高管工资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限薪成议题 匹兹堡峰会能否管住金融高管工资袋
2009年09月22日 08:4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限制银行高管薪酬之所以会成为匹兹堡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因为金融高管薪酬曾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可以成为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匹兹堡金融峰会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做,但欧美有关限制银行高管薪酬的矛盾似乎“不可调和”,这个问题竟然成为欧美在匹兹堡峰会上的主要争议之一,很值得深思。

  第一,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反映了市场对这次金融危机代价的一个重要认识。在几个月前召开的伦敦峰会上所取得的相关共识中就包括限制银行家薪酬,但进展并不顺利。在匹兹堡峰会前夕,有关限制银行家薪酬问题再次成为欧美矛盾的焦点。9月17日,欧盟领导人要求美国在支持限制银行高管薪酬方面有更好的表率。欧盟也要求二十国集团成员制订“有法律效力”的条例,来规范银行业的奖金发放;银行业高管的奖金必须与长期业绩挂钩;对于违规银行,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对其进行制裁。这是欧盟迄今为止就此问题发出的最为明确的信号。

  那么,为什么欧洲对银行高管薪酬问题耿耿于怀,美国却不那么热心?其实,道理也比较简单。因为,美国(主要是美国的金融从业者、尤其是金融高管)是金融创新和金融泡沫的最大受益者,虽然他们现在也“自食其果”,但最终给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买单的却是全世界(特别是欧洲)。因为,华尔街金融高管追逐暴利,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限制金融高管薪酬被认为是防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必要手段。

  第二,金融高管薪酬是否会成为诱发新金融危机的动力?在遭遇金融危机后,从今年第一季度末开始,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似乎迎来了复苏的“春天”,欧美股指涨幅平均在50%左右。同时,金融巨头开始盈利和恢复“元气”。截至二季度,欧美主要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是美国四大银行均获巨额盈利,美国股市更是积极配合这些金融巨头的复苏,金融巨头再次成了华尔街的宠儿。例如, AIG、房利美和房地美在8月分别上涨245%、233%和269%。股市的异常交易与损失惨重的金融机构及其手中仍持有巨量有毒资产相比,这些金融巨头真的恢复元气了,还是将“重埋”新一轮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在金融业取得巨额盈利之后,如何抑制金融高管薪酬的冲动,防止金融高管薪酬成为制造新一轮金融泡沫的动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在当下市场环境下,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可成为防止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一周年后,华尔街的“金融创新”步伐似乎并没有停歇下来。例如,由于全美共有价值26万亿美元的人寿保单处于有效期,目前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正打算涉足人寿保险市场,通过将人寿保单“证券化”再捞一把。但是,在一个监管、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仍然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潜在的金融风险?鉴于当今金融监管制度仍然不健全,限制金融高管薪酬,既可以防止金融高管的“金融创新”冲动,又可以成为抑制新金融泡沫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四,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对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而言也是必要的。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着其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的情况,所有者(股东)有风险收益权和决策权但仅承担与资本等额部分的风险,金融高管有实际的风险收益权和决策权却承担了更小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目标,不能仅仅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有必须要实现股东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要保持其传统经营功能与风险管理功能之间的平衡。显然,要做到这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很困难的。

  因此,为了解决金融机构这种不相称的风险与收益,世界各国普遍由金融监管当局来严格实施对金融机构的外部制约,包括对金融高管的监管。尤其在金融高管的收入与风险出现严重不匹配且很难真正匹配的情况下,限制金融高管薪酬就成为是金融监管的一部分。所以,与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一样,限制金融高管薪酬是任重而道远的。

  从目前来看,匹兹堡金融峰会可能仍然无法消除欧美在有关限制银行高管薪酬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但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是必需的,也包括限制银行家薪酬问题,这一点似已成共识。 (潘正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