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雄:IMF为何误判形势施压新兴经济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何建雄:IMF为何误判形势施压新兴经济体
2009年09月14日 08: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危机防范成为各界共识。透过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视角,如何看待过去一年来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教训,记者采访了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何建雄先生。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演进而来,在这一体系当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居于核心地位。何建雄说,金融危机使得IMF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受关注度前所未有地提高。同时,危机也凸显了基金组织的不足,尤其体现在治理结构方面。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治理结构存在很大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份额的扭曲。在IMF当中,有多少份额,就有多少发言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份额小,发言权也少。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速度远快于发达国家,而其整体份额在过去30年仅增长5个百分点。基于份额扭曲的治理结构使得这一本应更公正、更广泛代表成员利益的国际权威金融机构过多地反映发达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过少反映甚至忽视发展中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这种治理结构影响了其判断,使得IMF在危机之前未能及时有效地预警。

  何执董举例说,在2007年6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迹象明显之际,在中国坚决反对的情况下,IMF执董会花费很大精力讨论并强行通过了《2007年汇率监督决定》,强调要加强对汇率政策的监督,把监督的焦点过分地集中在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汇率政策上,而忽视了对发达国家,尤其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监督。当年8月在讨论美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时,执董会还作出了美国经济前景良好,金融体系有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的结论。

  这一事件反映出由于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IMF与发展中国家对话的质量,也影响IMF对发达国家的监督质量,导致IMF监督重点严重偏离,即当时只盯着汇率问题,而忽视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经济真实情况的判断。它本来可以更客观、更坦率地看到美国经济中的问题和风险,更早地发出风险预警和提出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暴露了IMF治理结构的不足,正是基于此,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声。

  何建雄认为,汲取危机教训,推动IMF成为真正能够被所有国家广泛认可和运作有效的国际平台,这是反思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内容。 刘丽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