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因素左右日本大选 新兴市场成救命稻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因素左右日本大选 新兴市场成救命稻草
2009年08月31日 08: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30日举行投票,投票已于当晚8时结束。日本媒体的调查显示,民主党在选举中获胜。日本国会众议院选举的最终计票结果预计将于31日凌晨揭晓。

  选举前,东京的大街小巷和电视上充斥着各政党的竞选广告,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出现最频繁的是红色背景下民主党代表(党首)鸠山由纪夫表情严肃的宣传画及旁边白色醒目的“政权交代”(政权更迭)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也成了本届众议院选举的关键词。这也是与往届选举最大的不同——选前各方的预测都显示,第一在野党民主党有望在选举中以较大优势横扫日本政坛的“千年老大”自民党,一举登上执政者的宝座。

  经济学家认为,人口老龄化、薪资增长缓慢,日本经济发展难以依靠处于停滞状态的内需,向来注重与欧美互动的日本也开始逐渐向新兴经济体抛出橄榄枝,很明显,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发展经济不得不快速抢搭上“新兴”这班顺风车。

  经济因素左右大选

  日本主流媒体在投票结束后发表的调查结果说,民主党将在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夺得约300个席位。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的调查也显示,民主党议席数可望超过300个,而自民党议席数仅在100个左右。两家主流媒体认为,民主党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已成定局。

  无论是互相搀扶前去投票的老人,还是刚开始有选举权的学生,他们都在30日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选举出来的政府能否实现竞选广告上的承诺,为陷入经济金融危机的日本社会带来新的活力,才是选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日本选民看来将把反对党推向胜利,但如果民主党得以首次上台执政,其将很快面临来自经济领域的挑战,即失业率和通缩率双双创下纪录高位。日本正努力走出60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恢复扩张,但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失业率创下5.7%的纪录高位。

  “失业率增长至纪录高点在预料之内,但就业和收入情况恶化凸显人们对政府刺激措施即将告终、日本经济可能会陷入双底衰退的担忧。”明治安田生命经济师小玉佑一表示。

  “经济是影响大选选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摩根大通高级经济师安达正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选民很自然地会把怨气宣泄在政府身上。”

  日本目前的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150%。任何一个上台的政党都将面临如何增加财政收入的问题。尽管民主党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方略,包括发放儿童津贴等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中小企业所得税率,从目前的18%降至11%。但鉴于民主党竞选承诺所需成本相当于日本GDP的3.5%左右,这些方案看起来似乎很难达到预期。

  另一方面,由于失业率攀升,日本啃老族人数不断上升。作为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居民的养老金问题显得异常重要。

  鸠山在上周末重申,该党无计划增加新债券的发行量,给庞大的刺激方案筹集资金。鸠山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状,如果他无法拯救日本经济,债券市场也可能会因此震荡,这将给复苏前景再次蒙上一层灰色。但从这次创纪录的投票比例看,日本民众还是对新政府的变革蓝图充满信心。

  新兴市场成救命稻草

  不管日本民主党承认与否,经济增长都是一党执政基础。谈起日本的经济,经济学家就会提出,日本应促进十年来处于停滞的国内消费,以弥补出口下滑带来的损失。问题是,日本国内市场正在萎缩。日本人口在2004年到达顶峰——1.28亿,此后便呈下降趋势,专家估计到2055年将跌至9000万人。

  日本工作人口与老年人之比从1975年的8:1降至2004年的3:1,2055年可能会继续下滑至1.3:1。

  新兴经济体蓬勃的发展势头,让向来倚重欧美的日本再也坐不住了,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些经济体。

  据知名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27年,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市场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将超过七国集团,比之前预测的快了10年。到201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消费增长的30%,是美国消费增长的两倍。

  日本问题专家小堀表示,这意味着“促进国内消费没有一个可行的模式。”日本拿出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5%的资金来刺激经济,但迄今丝毫没有好转。美国投入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的资金,现已显现复苏迹象。小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基于区域整合的新模式。如果不能找到这种模式,我们的经济仍将停滞不前。”

  日本企业家们正在探寻这样的模式,现在公司高管很少谈及国内需求,而谈到的更多是“伪国内需求”,这一新名词意思是整个亚洲地区的需求。日本企业家的思路是,日本应融入这个新的、快速发展的亚洲市场。(记者 朱贤佳 见习记者 王宙洁)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