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经济逐步向好之时,最近A股市场却出现如此背离的走势,几乎与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希腊股市同处一线。对于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投资者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答案。笔者以为,与此轮暴跌的开始几乎同步推出的股指期货正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个据说能够给市场带来福音的西方舶来品,对现货市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目前来看,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还缺少足够清楚的认知。
暴跌发生后,针对舆论对股指期货的质疑,颇有一些声音为其说话,称现货市场的下跌不应“归罪”于股指期货。其实,在缺少实证的情况下,无论是质疑方还是维护方,都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方面,倒是5月19日某报的一篇报道指出,由于股指期货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疏漏,尽管一些基金公司在暴跌中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但服务于这些公司的一些基金经理,倒是可以利用这种疏漏大赚一笔。道理很简单,由于股指期货设计了做空机制,基金经理可以在他们为“公家”进行现货操作时大肆砸盘做空,使其以个人名义进行的股指期货做空交易顺利盈利。很显然,对于基金从业人员,要做到这一切几乎易如反掌,他们了解本公司股票交易的动向,甚至可以直接把握本公司的股票交易,然后将其用到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中,盈利路径无疑十分宽广。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期货公司员工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在以前颁布的证券从业人员相关管理办法中也有明确,禁止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证券从业人员参与股票交易。但是,这两个市场的管理办法没有对接起来,也就是说,期货公司人员参与股市操作,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参与期货交易,尚不在禁止之列。正是这个疏漏,为基金从业人员从事这种“跨类”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给“老鼠仓”创造了新的内容。
他们可以方便地利用基金投资者的资金砸盘,名义上应对赎回压力,实际上中饱私囊。
这个制度设计上的疏漏,就是股指期货交易中一只“看得见的手”,需要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应对。从目前一套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比如对开户者进行限制,以隔离大批中小投资者)可见,管理部门显然着重于阻挡中小投资者,却没有相应地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建立高度警惕,并在制度上堵塞潜在的漏洞。显然,如何保证股指期货交易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的稳定工具,这对管理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事不宜迟,针对股指期货交易中这种“新型老鼠仓”出现的可能性,将监管工作前移,及时地修补制度设计中的不足是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周俊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