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创业板对参与者来说,赚钱并不容易。严重偏离基本面带来的宽幅调整,伴随着诸如证监会“窗口指导”、基金内部发文等不利消息,很多投资者质疑创业板的神话是否就此破灭。
显然,估值是偏高的,但创业板享受高估值也有其合理性。
一方面,科技股十年磨一剑,自2009年以来,其补涨一直是市场内在的重要运行逻辑,且恰好遇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席卷全国,是重点的炒作点;另一方面,随着做空机制的推出,市场普遍认为结构性机会要大于系统系机会,而创业板作为对涨跌都极具自我强化能力的群体,其赚钱效应已经深入人心。
当然,合理并不意味估值可以离谱,以今年2月1日前后为分水岭,创业板经历了炒新和炒成长性两个阶段,目前正经历着机构大举出逃的窘境,而对于估值尚未沉淀的它们,机构的买入和卖出就是低估和高估的标志。
疯狂,不需要基本面
创业板普跌未必是进入休克期的征兆。
世纪证券创业板研究小组的分析师吕丽华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创业板前期走势强劲原因有三点:首先,大盘不振,资金在小盘股容易获得丰厚回报;第二,创业板迎合了高送转这一热点,一季报预增使创业板更加吸引人;第三,创业板公司的产业性质是战略性热点。”
估值离谱是此次跳水的原因, 资金推动型一直是A股市场价格的重要逻辑,供需引发的暴跌,侧面反应了创业板的之前的博傻行为。大跌来临,不论是第一高价股神州泰岳(300002.SZ),还是股价只有其十分之一的天龙光电(300029.SZ),普遍暴跌,这说明了之前股价上涨基本面支撑的匮乏。
高处不胜寒。此次跳水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创业板是否会在大幕拉开半年后走向一蹶不振的不归路?
“活跃于中小盘的资金依然充足,前期涨幅不明显的个股不延续跌势并不奇怪。而在估值偏高的压力下,上周限售股流通的个股本周被机构看空是有道理的。”吕丽华表示,“虽然一些基本面较好、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个股应受到关注,如万邦达(300055.SZ)等,但个人投资者难以踩准节奏,短线不建议介入。”
创业板继续逼角中小板
纵观全球各国创业板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公司,而中小板作为A股特色,缺乏参照物。其中不乏佼佼者--美国的纳斯达克培育了微软、谷歌、英特尔、思科等科技大鳄,也不乏一蹶不振的反面典型--沦为香港创业板之父罗嘉瑞口中“垃圾箱”的香港创业板。
罗杰斯曾表示,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也会碰到很多挫折和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创业板一定会诞生更多成功的例子。
不过,从走势看,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中小板都是跟随者的角色,定位愈加尴尬。作为市场兴奋点,创业板在资金争夺战中占据明显优势,一部分原先偏好于中小板运作的资金会转而投向创业板,如果创业板规模更大,中小板是否有退场的必要?
国元证券分析师聂锐说,“是否退出或者取代中小板,要参考政策面消息。但目前没有看到有任何互相取代的思路”。
中小板的设立初衷就是为创业板的开设做准备。中小板在深市主板挂牌,投资者队伍与深市主板完全相同。中小板与创业板二者与主板相互配合补充,无论未来保持共存状态还是适者生存,聂锐认为“中小盘股票近期需谨慎观望、理性投资,因为高送转题材已经被炒得过热了。”
大通证券分析师张宏斌也认为,“中小板暂时不会替代创业板。二者之间存在差别,从上市条件到重心产业,都不尽相同。股指期货的开闸会使二板机会减少,大盘出现向银行、煤炭等蓝筹领域转换。”
创业板、蓝筹分庭抗礼?
题材股与蓝筹股,一直是近几年来市场的基本结构形态。但进入2010年,往年在A股兴风作浪的题材股已是强弩之末,各种在往年很可能引起爆炒的烈度上大大降低,比如干旱、地震、世博等题材,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八类股则代表着市场的赚钱效应。
可以大胆地说,未来的所为的“二八”转换,可能演化为创业板和蓝筹股的分庭抗礼,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的情形下,一方面蓝筹受到额外关注,另一方面,创业板给投资者带来的暴利已经深入人心,其相对于蓝筹又没有做空机制,而更可能受到做多资金青睐。
作为风格转换的支持者,大通证券分析师李哲明认为,“转换是必然趋势,但市场不会重演之前普涨或集体倒戈的局面,非单一风格的转换将是必然方向。蓝筹股作为股指期货的配置筹码,现在估值已经处于偏低状态,在经济向上的大环境下,未来走势比较乐观。”
对于创业板近日来的下挫分化,李哲明表示“市盈率和业绩增长透支的股票不会出现反弹是情理之中的。在创业板寻找微妙的补涨机会,不如介入主板甚至中小板。”
而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对记者表示,“主力资金切换这次有机会成功,成功概率比之前几次大”,一旦市场风格转换,中小盘与大蓝筹的走势将出现根本逆转。虽权重股表现萎靡,成交量收缩情况常有发生,但各方对风格转换持肯定态度的声音居多。
与此相对,华商盛世成长的基金经理孙建波告诉理财周报记者,“风格转换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基本面的支持,其次是市场的流动性是否足够充裕。目前即使基本面良好,但不足以构成发动风格转换的充分条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