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个层面的区域经济规划正逐渐升温,而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其中风头正劲的区域热点。在政策的高调力挺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带来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近年来海西板块经济增速开始领跑东部地区,2006-2009年年均GDP增速高达13.75%,明显高于广东、浙江和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家政策也开始向海西倾斜: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2009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更是将支持海西经济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今年1月26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商定协议的基本内容将涵盖两岸间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透露,该项协议商谈仍在进行中,并有望在上半年签订;2010年2月,福建省外经贸厅出台关于支持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发展的通知,给予平潭综合实验区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2月12日至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福建过年,其间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
短期影响不大
受政策影响,虎年开盘后,海西板块就涨势如虹。福建不到60只个股,首日2月22日六只个股涨停,2月23日7只个股涨停。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海西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进而炒作海西概念。
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海西建设将使以下五个产业的发展得到提速:一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第一波高潮,将带来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的发展;二是政府重点产业的扶持以及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高新技术、纺织服装等行业;三是海西经济区的建设提速,原材料等上游产业及工程机械等行业将会直接受益;四是政府对金融业的扶持以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房地产业则在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期下启动;五是区域经济建设初现成果,日常消费、商业贸易、可选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海西概念的炒作源自投资者对海西发展的看好,不过部分上市公司并未有实质性的业绩变化。多数海西区域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海西经济区作为一个区域规划,有利于本地区以及本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明显。
海西或成经济发展第四极
据悉,目前注册地在海西经济区范围的上市公司约有44家。随着两岸于去年实现三通,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作为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省,其区位优势也日益明显。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终目标是与海峡东岸实现经济发展对接,从而形成整体海峡经济区。所以,在整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同时,要着手为构建海峡经济区做各种准备。如集中力量推进厦门港和福州港江阴港区为主的两个集装箱运输中心、湄洲湾和福州港罗源湾两个散货转运中心的“两集两散”等,要构建跨越省界、联通境外,促进福建经济快速融入区域和国际经济发展等,因此在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中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匪浅,如福建水泥、厦工股份、厦门港务、福建高速等。
同时,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在区域内具有土地资源的上市公司也面临新一轮价值重估的机会,如建发股份、三木集团、多伦股份、上实发展和阳光发展等。另外,两岸之间产业对接的行业和区域内从事商贸的相关上市公司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如福日电子、ST厦华、厦门国贸等。海西经济区还包括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部分地区,因此,浙江温州、广东潮汕等地的上市公司也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必将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并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增长极。(陈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