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涨暴跌痼疾久未治愈 国际板不能急于推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A股暴涨暴跌痼疾久未治愈 国际板不能急于推出
2009年12月23日 09:5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A股国际板破冰在即。据《东方早报》报道,汇丰控股或最快于明年3月在上海国际板挂牌,成为首家在沪挂牌的国际公司,集资额或高达50亿英镑,约合625亿元人民币。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澄清说,国际板的推出尚没有明确时间表。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很多跨国公司试图在中国资本市场跑马圈地,拟议中的国际板已成为众多海外巨头公司所觊觎的目标。要提醒的是,国际板推出并不仅仅意味着板块扩容,除去投资理念上的差异外,由此所导致的融资规模急剧扩大必须要顾及到市场承受力,否则最终结果难免会事与愿违。

  从积极角度讲,国际板开闸会让A股市场融入更多的国际元素。目前A股市场的交易对于国际市场因素体现主要是经由“A+H”股联动实现。即通过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A+H”股股价的相互牵制,海外市场的估值标准间接影响了A股。然而,这一联动机制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不直接,大盘蓝筹股的内在稳定器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以至于A股暴涨暴跌的痼疾久未治愈。相形之下,美国市场即便经历了“纳斯达克泡沫”、“9·11事件”等冲击,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也都基本稳定在20倍上下,极少出现过度溢价的问题。以此观之,我国平均市盈率有时甚至能够达到60、70倍之高,这非新兴市场溢价所能够简单解释。可以预见的是,国际板推出之后,境外公司得以在A股市场直接进行交易,有利于逐步实现境内外投资理念和估值定位的一致性。

  由此从长期趋势看,A股国际板的推出是大势所趋。但纵览全球,“如何实现国际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合理联动”已成为一道国际性难题,日本“国际板”就曾因此而夭折,A股国际板如何逾越这一障碍,着实需要缜密思量。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证券市场开设国际板。至1991年高峰期,有多达131家海外大型企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随之而来的“经济泡沫”破灭,让日本经济深陷停滞和衰退的痛苦之中,投资者对外资企业的投资热度骤降,国际板股票交易十分沉闷,股价长期低迷,而维持在东京上市交易的成本很高,于是许多企业纷纷申请退市。2004年4月,曾轰动一时的日本“国际板”黯然收场。究其根源,国际板上市企业“水土不服”、投资者“盲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是导致日本国际板失败的罪魁祸首。

  同样的道理,如果如相关报道所言,明年3月份汇丰控股就将登陆A股市场,那么也极有可能出现类似的负面问题。其一,国内整体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庞然大物般的跨国公司登陆,有可能形成经济体间的资金抽血机作用,即导致社会资金回流成熟市场,抑制国内经济复苏的根基;其二,就资本市场而言,多达6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规模不仅堪称天量,而且改变了市场对于融资规模的测算,极有可能伤害资本市场整体投资信心。截至目前,A股市场融资规模超过400亿元的公司也不过五家,如果汇丰控股的天量融资得以顺利开行,那么以海外跨国公司的规模来测算,未来的潜在融资需求就成为一个无底洞,市场资金面的供求关系因此而被彻底打乱。

  就以近期A股观察,12月份市场融资规模不过在400亿元左右,但是密集的新股发行直接导致了股市持续走弱。正因此,如果汇丰控股等海外成熟企业登陆A股市场,在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之前,只怕市场本身早已经被这些巨无霸所击垮,是为本末倒置的负面结局。

  当下而言,A股“国际板”需要配套制度举措的完善来配合。一方面,由于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习惯、风险偏好与外资企业母国资本市场情况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在投资者与外企之间搭建一座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融资交易环节进入开放,意味着海外企业的资金需要往来于境内外,那么相应的汇兑环节也必须要考虑开放相应的制度建设尚付诸阙如。此外,开放国际板必须要考虑A股市场的资金承受力,决不能仅仅为了形式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而忽视了基本的市场供求关系制约。因为后者才是真正决定国际板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马红漫 上海 财经媒体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