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对基金和券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老鼠仓”的行动。其实,相较基金和券商而言,并购(包括兼并、收购和重组)中的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情况可能也不少,“捕鼠行动”有触及并购市场的必要。
2007年底,并购重组的暴利伴随着ST金泰的42个连续涨停板记录走进人们的视野,而在享受42个涨停板的刘芳身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名词——“超级散户”。随后,一大批重组股中的“潜伏者”被挖掘出来,他们无一不享受着重组带来的暴利。但层层光环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有违常理的神奇,他们为何能够无所顾忌地将数百万资金投到一些面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中?
在目前仍无法确定大多数超级散户身份的情况下,业内人士推测,“无所顾忌”背后可能暗含三种现象:一是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拥有股票,这些账户只是庄家们的拖拉机账户;二是这些人本身就是参与重组、知道内幕消息的人,而这些账户都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关联账户;三是这些人就是知道内幕消息而提前介入的投资者。以上三条,触其一者,都可以称之为并购市场的“硕鼠”。
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有损市场公平,这已是不需要再强调的事实。既然有“鼠”,就存在“捕鼠”的必要。对于制度建设尚未完善的A股市场来说,通过一、二级市场同时谋利,不但是并购方惯用的伎俩,也是公开的秘密。在一级市场,并购方可通过改良被并购方的壳资源,取得再融资的资格,圈到更多的钱;在二级市场,并购方亦可利用关联账户,在并购实施过程中在二级市场上获取并购溢价。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这其中存在明显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并购市场的“鼠”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首先,重组股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财富效应,让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市场投资气氛浓厚,专家们所提倡的价值投资反而不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市场的波动性;其次,“并购”、“超级散户”等概念很容易被市场上的主力利用,在建仓、拉升、派发过程中,主力都可以反复策划、利用这些概念达到上述目的。如近期浙江东方中模糊的并购概念和“明星”概念,沈阳机床中再度涌现的“刘芳”概念,无不存在策划的痕迹。
其实,并购市场存在诸多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对其中的很多情况,监管起来难度非常大。因此,才会有一些“鼠”逍遥法外,才会有暴富故事的重复上演。不过,也不是说没有办法监管。我们不妨回过头去借鉴一下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的故事。当在广发证券借壳过程中,出现“老鼠仓”时,监管层果断地对S延边路进行了停牌。至今,该股已停牌超过三年,所有的“老鼠仓”长时间被“锁”其中,错失了过去两轮牛市。专家表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监管方式,只有在这种监管方式的威慑下,“老鼠仓”才会在进行内幕交易时,更多地考虑风险和时间成本。当然,这也许还不是一种常规监管方式。借鉴国际经验,对“老鼠仓”的打击更多地还是要在法律上改变取证方式,如果能以“辩方举证”的方式对内幕交易进行监管,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贺辉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