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7日电 据香港《经济导报》报道,就在中国重新开启IPO闸门之际,美国市场也迎来一个IPO的小高潮。伴着亚洲和美国市场的收购活动日渐频密,全球IPO市场在第三季度迎来了关键性的反弹。
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在第三季共有28只新股上市,总集资达82亿美元,不但终止了连续七个季度来的跌势,更是较次季翻了两番,仅是中国建筑于7月的集资额就达到73亿美元。美国在进入第三季后共产生11宗IPO,总金额达到36亿美元,其中包括18个月来最大的一宗IPO—— Starwood Property在8月筹得9.515亿美元。加上先后上市的七只股票,美国IPO市场迎来了两年来最为繁忙的一周。
与此同时,各国股市私募基金积极扫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IPO市场已出现泡沫。鉴于今年上市的大部份上市公司股价仍停留在招股价之上,私募很可能在未来数季继续资助IPO活动。
与今年1月全球IPO融资额不足3亿美元相比,IPO市场的确呈现出明确上行的趋势。
美银美林权益资本市场全球主管认为2009年第三季度很可能是全球IPO市场一个重要的拐点,德意志银行也指出许多企业将充分利用当前活跃的股票市场募得充足的资金去偿还债务或者趁机对其他公司发起收购。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美国网络泡沫破灭等经验来看,资本市场IPO融资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今年全球IPO市场表现将明显好于去年,但要彻底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正常水平,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让全球股市经历黑色的2008年,一级市场自然也难于幸免。由于投资者纷纷撤离股市,IPO的金额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IPO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分别大幅下滑81%和96%,各大证券交易所业绩也纷纷收低。
但是,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的各种迹象表明,虽然全球IPO市场短期重现辉煌不易,但持续转暖的机率却颇大。目前全球经济仍表现平平,如果未来的经济形势更好,IPO交易数量肯定会增加。就IPO市场表现而言,2009年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一些,明年则会更加扎实。
2007年香港IPO总规模超过380亿美元(约2,945亿港元),2008年受到环球金融危机影响而缩减至85亿美元(约659亿港元)。而今年的发行规模约为2007年的一半,即约1,500亿港元。过去几个月,新股发行活动大幅增加,特别是中资地产公司,预计明年的新股潮会来得更为汹涌。
香港新股市场今年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下半年逐渐转好,不过前段时期,又出现不稳定状况,出现新股上市当日股价接连破底的恶性循环。不过随着恒大地产挂牌当日股价抽升34%,新股市场再度升温,两只重磅股民生银行和金沙集团已在箭在弦上。民生银行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不超过38亿股H股,按照招股价8元左右计算,拟集资超过300亿元,勇夺香港今年集资规模最大的新股桂冠;至于金沙预计集资156~234亿元。到今年第三季,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IPO交易规模为309亿美元,为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53亿美元来自香港和中国大陆。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十大IPO交易中有七宗涉及中国公司。可以预见,那些大量收入来自于亚太地区、并意识到在该地区上市重要性的国际公司将于2010年启动大量IPO交易。
中国IPO承销商的地位和实力日益提升,反过来也有助于中国IPO的发展。Dealogic统计显示,今年首三个季度,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的投行收入分别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这是该机构自1995年开始跟踪公开募股数据以来,中国投行首次进入全球IPO承销商的前五名。中金公司共承销183 亿美元IPO交易,而中信证券共承销43亿美元交易。截至9月29日,A股市场新股IPO募集资金达到人民币1,056.81亿元。今年的IPO融资主要集中在7、8两月,短期融资速度较快,融资规模较大。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使A股市场保持了良好的活跃度,从而为企业IPO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据Dealogic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共有75家中国公司上市,是美国公司IPO数量的3倍,中国IPO的美元价值已占今年全球总额的一半以上。
毫无疑问,全球资本市场已经掀起了“中国热”高潮,中国大型国企改制和海外上市项目成为各大投资银行追逐的焦点。几乎所有的国际投行都在调整自己的中国战略,对他们来说,中国市场犹如一座巨大的金矿。因为投资银行在股票发行中获得的不仅是丰厚的佣金收入,而且借助中国概念,有利于提高投行在业界的声誉,随之获得更多业务,为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