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30,在上周五暴涨的首批创业板28家股票就要现“真身”了,上周六本报独家发出了“敢问停牌措施是否压住爆炒”的质疑引起市场共鸣。
我们看到,由于创业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管理层更希望创业板能够平稳“登陆”,从而稳定健康发展。为此,防范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成了管理层近期监管工作的一大重点。
9月23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推出“三档停牌制”;10月27日,深交所又发布了“四道令箭”,同时对存在重大异常交易情况的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措施。但是,上周五上市的28只创业板新股,仍然遭到了爆炒,这无疑放大了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
停牌竟掩护了“暴涨王”
为什么在管理层一再加强监管的情况下,还会出现28只创业板新股遭遇群体性爆炒呢?专家称,关键就在于“三档停牌制”中看不中用。根据“三档停牌制”的规定,当股票上市首日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50%时,深交所均可对其实施临时停牌30分钟,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80%时,实施临时停牌至当天14时57分。
让我们回放上周五停牌的一幕幕:
10时57分,神州泰岳被交易所停牌。至此,首批28只个股全部撞上交易所设置的第一道红线。而就在此时,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状况,本为警示风险所实施的紧急停牌反而成了股价的催化剂。10时08分,经历半个小时的停牌后,安科生物第一个复牌。复牌后,安科生物股价迅速推高,几乎瞬间即从停牌前的44.30元拉高到55.00元。随即复牌的探路者、新宁物流、莱美药业、金亚科技纷纷紧随其后,“50%”的第二道警戒线告破在即。根据盘后统计,28只个股中竟有20只在盘中被两次停牌。当日的“停牌王”非金亚科技莫属。10时27分,刚结束第一轮停牌的金亚科技,在3分钟内就上冲至“50%”的第二次紧急停牌线;午后,因成交价较开盘高出80%,金亚科技在13时20分被交易所第三次停牌,成为首批28只个股中唯一被三次停牌的公司,直至14时57分集合竞价阶段才复牌交易。
专家分析,正是这第三次停牌,反而成为了金亚科技炒高股价的“掩体”。午盘后,创业板多数个股出现大幅回落走势,大禹节水、机器人、华测检测、神州泰岳、北陆药业等盘中下跌幅度都超过20%以上,于14时57分复牌的金亚科技“幸免遇难”,并以209.73%的收盘涨幅位居28家之首。
真是咄咄怪相,因暴涨受到停牌“罚处”反而成就了“暴涨王”。
抑炒不应以“开盘价”
从“三档停牌制”的规定里,投资者不难发现,深交所对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的监控,是以开盘价而不是以发行价为基准价的,而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新股上市当天的开盘价最高可以较发行价高开900%。因此,在新股开盘价大幅高开的情况下,即便市价较开盘价的涨幅不足20%,也不表明股票的绝对涨幅就小,更不意味着股票的投资风险得到控制。
如拿已“高空回落”的中石油来举例吧,其上市首日的开盘价是48.60元,最高价48.62元,最低价41.70元。最低价也未较开盘价下跌20%。按照“停牌”的标准,中石油上市无疑是一个“好孩子”。但谁能否认中石油上市首日的爆炒以及由此带给二级市场的巨大风险呢?可见“停牌制”在反映新股首日爆炒方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
创业板的28只新股遭遇市场爆炒表明,“单靠停牌制”不足以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爆炒风险。要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监管部门对新股涨跌幅的监控必须以发行价为基准,或实行上市首日的涨跌停板制度,更能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
担忧炒新更加疯狂
在成熟、发达的国外市场,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是十分普遍而正常的,比方,美国股市在大牛市中,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大体会占到1/3,而且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高于50%的情形并不多见。
香港股市并没有涨跌10%停牌的制度,无论是新上市股份还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涨跌幅都不受限制。一般情况下,H股及香港大蓝筹股每天的涨跌幅也不过3%左右,10%则是属于极端情况,一年下来也不会有几次。
然而,在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却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因为A股申购中签率也是罕见的低下,因为一、二级市场存在十分巨大的差价,因此,A股上市首日一般涨幅都会在1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0%。这就是A股的新股申购与炒新狂潮。
人们有理由担忧,在新股爆炒所带来的赚钱效应的示范下,创业板随后的新股发行必然会更加疯狂,投资者打新的积极性会越发高涨,股票的发行市盈率也会进一步走高。(管小峰 徐建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