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诸君,当你再次在同样的版面遇到创业板,请你原谅,因为我们认识到上一期意犹未尽。
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等待去廓清。上期我们教你怎么炒,这一期说的是方法论,我不敢说全部都有思想,但至少是包含想法。
现在创业版的市盈率高的吓人,历来是都是如此,所以大部分人权当是游戏来玩也无可厚非。这和2004年中小板诞生之初的情形是非常相似的。但现在大家基本认同中小板都是成功的。因为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都热衷从中小板的历史中去寻求经验。
但是我迄今没有发现特别有解释力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能够告诉我,到底什么样的公司在中国能长成?
面临的最大疑问
当我们充分认识到全球新一代巨头的历程饱含的逻辑,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谁是中国的微软?
实际上,这个命题一直是没有成立的。在中国,它让渡给了另一句话:“谁是下一个苏宁?”
这意味着,苏宁和微软是全然不同的两个当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式的成长王,尤其特殊的生态条件。
那么,中国的成长王到底是什么造就的?对这一问题,从2007年以来,资本市场就不断在探讨这个假设,并且给出了大量的选择可能。但是自始至终,仍然没有很好的形成最终共识,理财周报本次再做研究,希望能给出独家的价值判断。
长大与成长是两码事
在上期的资本市场版主题新闻前言中,我提到,我们团队近期对中小板成功案例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比如5年来,中小板老10股表现并不好,只有3个股超过2倍的收益,4个股收益在1倍以下,3个股收益在1.7倍左右,10倍以上的只有华兰生物;而同期两市,共有850个股收益超过1倍,480个股收益超过2倍,140个股收益在5倍以上,10倍超过35个。从稳定收益来说,应该比老十股强。
但这只是对成长性的一个资本化理解,也就是立足在资本市场;而实际上,对很多公司来讲还有另一种成长性,即资产规模的成长性。这里可以举一个反差非常强烈的例子:
同一天上市的华兰生物和大族激光,同被时人奉为中小板的两大圭臬,但5年之后情形瞠目,大族激光在5年中总资产增长了511%,净资产也增加了474%,但是估计只增加了61%;而华兰生物截然相反,总资产只增加了90%,净资产增加了140%,但股价翻了13倍。
这里触及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些公司长大了,但可能只是虚胖,最终得不到世界的认可,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研究可以发现,中小板中成长性最好的公司,大体上都多少带有大族激光的色彩。其间的逻辑耐人琢磨。对此,我们也给出了部分的解释。
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
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
譬如思科、微软、英特尔三家公司。为什么前两者看上去要搞产品多元化,英特尔不。因为英特尔占据了产业链的腹地,它要做的是建立壁垒;而思科和微软却在外围,必须以对产业的控制获取安全感。而两者的控制方法也大不同,思科是做硬件的,所以它是完整的去覆盖和控制产业链,而软件的可复制性太强,于是微软不得不通过兼并收购获取话语权,而且总把自己搞得别人无法复制。(江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