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征“定调”节后A股走势 震荡仍是主旋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三大特征“定调”节后A股走势 震荡仍是主旋律
2009年10月09日 09: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受假日期间外围市场走势强劲影响,节后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迎来强劲反弹,但整个第四季度A股仍将延续震荡走势。原因在于:决定A股自身运行的根本动力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流动性推动转向业绩预期推动。

  在这一前提下,市场必然出现三大特征:从单边上涨转向波动震荡,从估值扩张转向估值化解,从系统性机会(风险)转向结构性机会(风险)。我们预计,节后短线黄金股有机会,中期看好消费板块和低碳概念。

  震荡仍是主旋律

  2009年已过去四分之三,总体来说前一、二季度表现为单边上涨,第三季度表现为加速筑顶后宽幅震荡。我们预计,十月份甚至整个第四季度,股指震荡的格局不会改变。

  上半年A股涨幅巨大,前两个季度沪综指和深成指累计上涨了62.53%和78.35%,沪深300指数和中小板100指数的涨幅也达到74.20%和52.37%。但是第三季度,沪综指转而下跌6.08%,深成指和沪深300指数也分别下跌了3.11%和5.11%,只有中小板100指数仍然实现1.67%的正收益。

  我们判断,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从“快速急升”阶段进入“震荡整理”阶段,并且这一阶段将至少维持到年底。

  第一,市场上升的动力逐渐从流动性转向业绩,前者从上半年的变量转化为下半年的常量,影响性质趋于中性;第二,与流动性的显性、冲击性相比,业绩更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缓慢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业绩预期主导下的市场波动性将更大;第三,虽然经济已经摆脱技术性衰退,但从世界范围看政府支出无不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明年危机式管理逐渐退出,私人投资、消费和全球贸易才是股票市场进入“持续性复苏(Sustained Rally)”阶段的重要指针,而年底前这些变量彻底转好的概率并不大。

  估值期待业绩支撑

  2009年上半年中国股票市场的上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流动性推动的估值扩张。但随着流动性从不确定的爆发增长(实际上2009年上半年信贷波动较大)转向确定的平稳释放,以及业绩从确定的低迷转向曲折的复苏,应该说不仅仅是A股,全球的股票市场都在从前期资金推动、估值扩张的特征向未来经济复苏、盈利确认的特征演化。我们判断,在业绩没有进入高速增长通道之前,股票市场估值将被“锁定”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估值压力要么通过股价下跌、要么依靠盈利复苏化解。

  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截至9月30日该指数市盈率(当年中报X2,剔除负值,以下皆同)为19.25倍,在PEG=1的情况下,业绩增速也应在19.25%;2008年EPS为0.4027元(期末股本摊薄),照此增速2009年应为0.4802元,而Wind一致预测2009年EPS为0.4709元。考虑到新兴市场国家PEG可适当大于1,可以认为当前沪深300的估值比较合理。

  但合理估值既是安全的象征,也划定了安全的边界。8月4日沪深300指数到达反弹以来最高峰,市盈率为23.72倍。如果想在股价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相对价值合理,唯一的途径就是业绩增长化解估值压力。目前全球宏观经济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于“二次探底”的经济风险,同样也来自于宽松计划过早或过晚退出的政策风险。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宏观经济的“放大器”,好的和坏的宏观经济数据交织出现,证明业绩从修复性上涨重回持续增长通道还需时日。

  结构性机会更突出

  估值扩张阶段伴随的是系统性机会,估值化解阶段则更多表现为结构性机会。我们认为,节后短期内黄金股有机会,中期看好消费板块和低碳概念。

  由于假日期间国际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金价走高有望提振黄金生产企业的盈利预期,节后黄金股势必受到资金热烈追捧,中金黄金、山东黄金值得关注。由于黄金股上涨的背后是投资者担心美元地位和通胀预期,因此短期内美元指数决定黄金资产走势。

  中期看,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有商贸、医药、汽车和通讯设备的等内需消费类板块。本轮反弹经历了从上游资源股到中游行业上涨的顺序,处于下游的消费类弱周期股票存有超额收益空间。此外,未来“CPI-PPI”上行空间有限,联合证券统计,2000年以来“CPI-PPI”下行时,医药、日常消费品行业通常表现较好。

  另一方面,四季度低碳概念也有一定机会。年底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将召开,结合经济政策从“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变,相关政策有望在四季度密集出台,为低碳概念股票带来结构性机会,环保、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都有发挥的余地。(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丛榕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