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发悬疑 高估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新股破发悬疑 高估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009年09月05日 14:12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3日,大盘强劲反弹,一扫市场悲观氛围,也给投资者一度热议的新股“破发”话题稍稍降温。

  在这波反弹中新股无疑充当了主力。当天光大证券大涨5.29%,而此前一天光大证券报收21.86元,距离破发价21.08元仅一步之遥。昨天光大证券以23.20元收盘,这个价格仍然令市场对其破发存在“期待”。在大盘走势低迷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新股破发存疑不是无中生有。光大证券上市以来跌跌不休的走势,令分析师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市场继续走低,光大破发将属必然。”

  最近上市的新股可谓生不逢时,整个板块表现都不太好。上周奇正藏药开盘就直奔跌停而去;亚太股份和保龄宝各大跌了8.30%和7.87%。桂林三金、神开股份、中国建筑等也都创新低。中国建筑最低报收4.96元,距离其破发价4.18元也相距不远。“新股破发一触即发, 高估值是原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说。

  今年6月IPO重开闸后,截至9月2日,共有23家企业发行新股,而这些新股发行价普遍高企。例如,中国建筑、光大证券、奥飞动漫的市盈率均超过了50倍!近日的信立泰和罗莱家纺,其市盈率也分别达到41.77倍、34.64倍。为什么新股高估值如此普遍?一个流行的市场观点认为,IPO重开后,新股高估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人为破发?

  如果说破发是人为的,投资者显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这种观点如今在市场上已经悄然传播。就连专业的机构分析人士也这样认为。某专业机构分析人士说:“新股发行价格较高可以拉近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距,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股上市爆炒的行为,但是如果发行价格越来越高,恐怕只会使得新股发行最终无人问津。”按照这种逻辑推导,新股破发岂不是人为的吗?为了解决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差,人为抬高一级市场价格,这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要求相去甚远。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要求“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通过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一级市场定价更接近于二级市场同行业公司估值水平。显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相关机构的定价能力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以专业水准使得一级市场定价更接近于二级市场同行业公司估值水平。而上述分析人士的观点难免让人觉得有主观抬高新股发行价格之嫌。破发岂不是人为?

  再来看看近期一些新股的估值与定价。中国建筑发行价 4.18元/股 ,对应市盈率51.29倍, 而其行业市盈率41.01倍;光大证券发行价21.08元/股,对应市盈率 58.56倍,而其行业市盈率仅15.83倍。

  新股的定价反映的是专业机构的估值能力和专业水准。如果,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显然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相关机构很没面子的事。正如今年3月6日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谈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问题时指出,中石油开盘价是很荒唐的。而中石油开盘价之所以能够站在48元,显然与机构的估值过高有关。

  还有一种更天真的观点:“如果新股上市当天破发,意味着以后没人再敢申购新股,没人申购新股,新股就没法发行,股市就彻底失去了融资功能,也就不会再不停地‘出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许是中小投资者期待许久的利好。”这种“新股破发是利好”的奇谈怪论是难以经受市场检验的。一个简单的道理: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是不能丧失的。

  高市盈率发行股票实际上是资源利用的错置。过高的市盈率不仅有圈钱之嫌,而且容易集聚市场泡沫。新股的发行价格估值本就很高,加上上市后资金的爆炒,其股价明显远离了自身的基本面。当市场走弱时,资金就会更关注个股的基本面和估值问题,高估值的品种自然会遭到抛弃。

  市场能不能纠偏

  新股发行上市表现历来是股市冷热的“温度计”,也有人把大盘新股破发视为牛熊分界点。去年A股市场上新股成群结队“破发”现象,投资者记忆犹新。在当时的熊市状态并不希奇。从理论上讲,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越来越高,因而从源头上为二级市场输入了“泡沫”。新股屡屡“破发”将会倒逼新股IPO价格走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这就是市场纠偏行为的结果。

  但是,目前股市高估值并不能简单地视为市场的选择。“新股的破发除了非市场化的询价所致外,新股发行无法做到真正全流通、流通股规模依旧较小也是主因所在。”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增加首日上市的流通股比例,既可抑制因流通股数量有限而对股价的炒作,也可解除限售股解禁后对后市的压力。

  现在看来,新股高估值并非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既如此,那么市场的纠偏能力自然要大打折扣。完善发行制度配套改革是关键。正如经济学家华生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配套和后续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放宽新股上市发行定价的同时,力争新股在二级市场的登场定位也大体合理,减少暴涨暴跌和人为操纵炒作的空间,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保驾护航。

  “不能期望新股发行改革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市场各方仍然要继续努力,归位尽责。”一位权威人士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做出了如是评述。(记者 徐建民)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