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不能归因于基本面变化
●对市场泡沫的恐慌有点过头
●误认为股市完全由资金推动
●缺乏充分信心导致剧烈波动
沪深股市于今年8月4日创下上证综指盘中3478点新高后,便调头向下,连续几日,跌幅近20%,令很多股民大呼“看不懂”。
人们常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这短短的几天中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反,很多数据都已经显示了实体经济面与危机严重的去年相比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空”出尽应该是“利多”才对。股市是投资未来,按理说这个时候,市场应该充满信心。所以,似乎从基本面的恶化角度来诠释近日股市“跌跌不休”的状况确实有些牵强。
那么,是否是因为股市在这短短的半年中已经出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泡沫现象呢?尽管我们市盈率和市净率比起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发达市场的水平来说还有下调的空间,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出现严重的破坏。相反,经过这一轮政府主导的“救市”行动,中国经济基本面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向好的方向在变化。所以,跟欧美市场的估值体系比,说市场泡沫到了危险的程度,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如果仅就目前的价格水平而言,市场出现了“恐高症”的惊慌反应,不能不说它有点过头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把近期的价格波动归因于市场技术操作的需求,似乎更站得住脚。
事实上,我认为,中国市场今天并不缺流动性支持,也不缺经济基本面支撑,而缺的是站得住脚的信心。因为从一开始,人们就将信将疑,顺着政府“救市”的力量冲进了股市,所以在一个没有明确认识和目标的状况下进入市场,就非常介意旁人对市场走势的评价和判断,而且靠彼此间的“壮胆”、讲鼓励自己的“故事”来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
可以说,上半年的股市“兴旺”并不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新一轮让人信服的增长模式出现所推动的。尽管各国政府的资金扶持让经济基本面出现了实质性的好转,但人人都知道那只是在靠政府给的“拐杖”在走路,今后一旦丢掉拐杖自己是否能独立行走?走向哪里?大家缺乏自信,所以,也就无法形成继续前行的共识和独立行走的信心。当今天人们感觉到市场被政府主导的“银行信贷”抛弃的时候(事实上股市不应该靠银行信贷来扶持),大家就会认为故事中的“精神支柱”没有了。可惜的是,此刻,谁都没有去关注在这一个阶段政府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的繁荣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也忽视了它所带来的中长期财富效应。事实上,这种长期利好,理性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共同选择价值投资的手段来分享。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忘记了改变过去的增长方式对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把股市的繁荣看成是用资金堆起来的——而这种认识正好将股市上涨的“结果”解释成了股市上涨的“原因”。因此,当政府认识到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被资本市场过度繁荣的价格信号所干扰,而开始疏导银行信贷回到应该投资的实体经济项目上的时候,市场突然感到股市的政策支柱、资金支柱倒塌了。但是,如果政府接下来再按照市场现在的思维逻辑出牌,比如,再放松对银行信贷监管以救助“缺乏资金”的股市,那么,市场的集体冲动又可能会恢复。而此时如果它还是不能和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新一轮增长模式形成一个“正反馈效应”,那么,股市还会由于彼此间的盲目鼓励和集体冲动而又会暂时一路暴涨,也会因为今后一个无关痛痒的理由而再度瞬间暴跌。
不管怎么说,股市应该回归理性,股价应该由建立在未来新一轮增长模式上的信心来推动。只有这样,中国的股市才会避免像今天这样集体的过度反应,才会出现一批只盯住改变未来增长模式的企业和机构而进行价值投资的英雄。(孙立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