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实现翻番的暴涨后,上证综指最近迅速调头持续暴跌。截至昨日,仅十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近600点,三千点关口被轻松洞穿,并且下跌速率仍没有收敛的迹象,A股惯有的“暴涨暴跌”特征再次凸显。
回顾历史,无论是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从2245.44点一路下跌至998.23点,跌幅达到55.54%,四年大熊市不堪回首,还是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从千点起步,一路飙升,创造了6124.06点的历史性辉煌,两年间暴涨513.49%,当数世界第一涨幅!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上证综指从6124.06点再次回归至1664.93点,以暴跌72.81%的幅度,完成了“六千一”到“一千六”的轮回,堪称全球第一跌幅!这种“跌过头”对“涨过头”的非理性对称,赋予了中国式A股运行的典型特征。
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何A股无法展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与中国经济一起持续增长?为何中国股市涨起来雄风无限,跌起来也一泻千里,甚至多次被打回原形?
单边交易暴露机制不健全
综观A股的“暴涨”或“暴跌”,实际上是单边式一步到位的涨或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做空机制”的缺乏。
众所周知,一个只有单边做多的市场,除了一味做多外,没有与之匹配的涨跌稳定机制,这样势必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股市上涨时大家都可以赚钱,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和不断的跟风效应,导致股市出现长期持续上涨而无法抑制,当股市涨无可涨,或是涨过头后,又容易形成疯狂的“杀跌”,直到跌出足够的上涨空间,才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反弹或反转。这种频繁暴涨暴跌,尤其是“打回原形”之后的反弹或反转,将更具有一步到位涨或一步到位跌的力量,股指的大起大落,就会成为市场的不二选择。
如果说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价值发现或准确定价,那么做空机制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本身的意义就是让这个市场的“生命”能够畅通的“呼吸”,有“呼吸”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有活力,才能追寻证券市场的价值和意义。
不成熟理念导致非理性涨跌
中登公司发布的统计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54.62%,这也是有统计以来机构投资者持有量首次超过五成。然而,在机构投资者主导下,A股重陷暴涨暴跌的怪圈,充分暴露出市场投资理念的稚嫩或不成熟。
不要说6124点到1664点的大熊市,就对最近盘面的观察来说,无论是上证50指数,还是上证180指数,乃至沪深300指数,十个交易日禁收出9根大小不等的阴线,恶劣的技术形态更甚两市大盘。进一步盘中个股表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马钢股份、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中国中铁、国电电力等机构重仓的权重股无不是阴雨绵绵,哀鸿遍野。由此不难发现:机构投资买卖存在相当严重的短线思维,涨时追涨,跌时杀跌的现象突出。这与管理层对机构稳定大市的要求相距甚远。
另外,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小非作为后股改时期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持股意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投资信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底累计解禁的“大小非”数量已经占到了累计产生的“大小非”数量的47.5%。可见,随着股指的上升,意味着限售股(特别是小非)的解禁意愿越来越大,势必给市场带来资金面和信心面的双重压力。
政策依赖症强化股指暴涨暴跌
从过去十几年的市场演绎看,投资者对政策的过分依赖,强化了股指的暴涨暴跌。特别是,每当牛市“涨过头”时,只要政府不干预,投资者就会错觉“市场还没到顶”;相反,每当熊市“跌过头”时,只要政府不表态,投资者就会错觉“市场还没跌到底”。
当然,政策依赖症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股市处在政策法规及执行不完善的阶段,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而老的政策法规又在不断调整之中,每一项新政策法规出台和执行难免会使市场产生阶段性的波动。
总之,影响市场涨跌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资产溢价等诸多外部因素外,市场制度不健全因素是本轮股市先暴涨而后又暴跌的主要的内在原因。因此,深入分析A股市场本轮暴涨暴跌的内在性原因,对A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晓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