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VS奥运会 两大赛事“吸金”能力如何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世界杯VS奥运会 两大赛事“吸金”能力如何看?

2010年06月25日 09:4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冠军奖金3000万美元;每支球队小组赛三场出场费900万美元;执法世界杯,无论主裁还是边裁,一律5万美元……南非世界杯吸引人眼球的,除了比赛,还有那些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世界杯商业经济话题。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宣布,国际足联在本届世界杯的收入可能达到40亿美元,将是史上最赚钱的一届。作为一个单项体育组织,凭啥财大气粗?

  世界杯比奥运会牛?

  张玮:奥运会和世界杯,对于这两大赛事的“吸金”能力,您的看法如何?

  陈锡尧:一项赛事的效益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我个人认为,社会效益这一块,奥运会领先,而经济效益这一块,肯定是世界杯更牛。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收入是2.34亿美元,北京奥运会是3.8亿美元。奥运会更像是一个全世界运动员的大聚会,有更多比赛外的崇高意义和使命,而世界杯则属于更单纯的商业比赛,这也使赞助商的目标更集中。

  张玮:我记得2008年奥运会时,根据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定,央视体育主持人播报新闻时被迫换下了原来印有明显某本土体育品牌LOGO的西装,但这次世界杯,央视记者穿着另一本土体育品牌的运动服满屏幕晃悠,国际足联也不会干涉。您对这两种态度如何看?

  陈锡尧:这更能说明国际足联财大气粗,因为这点小账他们也懒得和你算了。事实上,奥运会到了1984年,才在美国人尤伯罗斯的运作下放下了原本高傲的架子,开始向商业低头。所以他们对每一分钱都算得很仔细。国际足联也有相关规定,但没有那么严格。

  东道主该怎么算账?

  张玮:这次国际足联似乎赚得盆满钵满,但作为东道主,南非似乎将面临巨额的亏损。

  陈锡尧:这是个必然结果。这些世界级的盛会,东道主要纯粹在账面上盈利非常困难。因为世界杯的主办权其实是在国际足联手里的,南非只是一个承办国。所有的运动场建造、安保开销等,国际足联是不会管的,他们最多只是支付你租金。你不办?没问题,后面排队抢着要办的多得是。

  张玮:确实是这样。我查了下资料,2006年德国世界杯组委会最终的盈利也只有8000万欧元左右,和国际足联的盈利相比简直九牛一毛。这次南非世界杯,比如建造绿点球场,国际足联只同意从这个球场的门票销售中提取14%作为租金支付给南非组委会,可谓旱涝保收。

  陈锡尧:所以我说南非是在“搏命”。当然,这笔账要看从这一个时间点算,还是从一个长远过程算,世界杯带给南非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可忽视。但不论如何,以南非的国力,这次兴建那么多体育场,今后又没那么多比赛,肯定会是一个大包袱。

  中国品牌何时入席?

  张玮:这次世界杯的广告中,“中国英利”和“哈尔滨啤酒”的汉字广告引人注目,您是怎么看中国品牌入席世界杯盛宴这个话题的?

  陈锡尧:我觉得英利这家太阳能公司很有眼光。谁都知道世界杯是高关注度的比赛,但要舍得投钱去做广告,这是需要魄力和眼光的。至于“哈尔滨啤酒”,其实是本次世界杯啤酒唯一赞助商百威啤酒的全资子公司。有人问:哈尔滨啤酒又不是国际品牌,何必到世界杯赛场做广告?这恰恰就是百威的高明之处。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啤酒的消费大国,嘉士伯啤酒46%的利润都来自中国,这个广告就是要打给中国球迷们看的啊!

  张玮:这次南非世界杯,其实指定用球“普天同庆”和那些“嗡嗡祖拉”,也都是中国制造的,您又是怎么看这一问题?

  陈锡尧: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件光荣的事。当代体育用品市场,重要的是品牌,没人会管你在哪里制造的。而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一直有待加强。我也希望,在今后的世界杯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记者张玮 中国科学协会体育产业分会副秘书长陈锡尧)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