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金登场 物联网产业“急行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产业基金登场 物联网产业“急行军”
2010年05月28日 09: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大唐电信携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发起成立了首支物联网产业基金,总规模将达50亿元。紧接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李朴民撰文指出,我们应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尽早谋划,抓紧突破关键技术,努力使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曾获得上海永宣创投等注资的中山达华智能公司内部人士认为,作为朝阳行业,物联网企业受到资本追逐愈发明显,但政府的支持绝对是促进全行业变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政策支持 各地争相建基地

  据悉,除了在无锡建立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上海嘉定及浦东新区的两大物联网产业化基地,宁波市委近日也提交了《关于打造宁波物联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议》,此外北京、青岛等地也有自己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物联网说到底是公共领域的信息化,由政府扶持推广效率最高,”达华智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然,这不是只通过政府垄断扶持,而是通过补贴科研经费或者产业基金等手段,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产业化。”据悉,此次与大唐电信一起发起成立基金的三个合作方,均系无锡地方国资平台。基金成立后,将主要对物联网产业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并对各类上市或非上市的技术领先型企业进行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

  据知情人士透露,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到国家战略层面,相关专项规划也将制定出台,包括战略重点、主攻方向,以及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

  而长江证券的分析师马先文调研获悉,发改委对于物联网的政策(主要针对税收、资金、人才等宏观政策)预计9 月份出台,而工信部关于物联网的政策(主要指行业微观政策)预计在发改委政策之前出台,这或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马先文认为,中国物联网的应用前期将会采取以政府主导,在对成本不太敏感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行业推广,然后以行业案例为示范效应全面推广,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环保、安防、智能交通、农业、医疗推广的可能性最大。

  “好技术”与“大市场”

  而对于企业来说,广泛的应用市场是物联网技术公司吸引VC/PE的关键指标。常春藤资本合伙人尹东海在日前举办的清科俱乐部活动中指出,最有价值的投资点不是物联网本身,而是物联网加上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这样的竞争壁垒比较高,被竞争对手全面突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统计显示,2010年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并且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提升。而从主要应用的细分市场来看,2010年安防市场在规模在1400亿左右,应用物联网的渗透率约为40%,在其他产业的应用则比较零散;除此之外,医疗也被认为物联网行业增长前景最好的一个细分市场。

  而从技术层面,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星表示,随着温总理已经把物联网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个体系构架里,“感知”才是物联网的核心。

  长江证券分析师马先文指出,从产业链来看,在物联网的应用中,两类厂商受益最为明显:一类是底层的传感器厂商,主要因为行业应用的推广对传感器的需求量巨大。而另一类是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商,主要因为基于行业的应用存在较高的壁垒。而A 股此类公司并不多见,只有远望谷、新大陆、银江股份、同方股份与之较为接近,但其应用的推广均受到地域或者行业复制的限制。

  突破产业瓶颈

  除了系统的产业政策有待落实外,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技术突破、标准缺失等瓶颈。正如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备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所说,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业标准化。据悉,目前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启动。

  此外,对于关键市场的把握对创业初期的企业尤为重要。达华智能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市场并非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地铁(轻轨)、大型城市一卡通、图书馆领域的中间客户,必须通过差异化产品和标准化抓住这些关键市场。上海永宣副总裁付利军则指出,竞争最激烈的第一块是政府资源,第二就是优质客户,如中国移动、电力、铁路等。

  而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把握政策方向。刘星指出,因为在应用层面和研发层面,物联网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很大;因此能够把准政策脉搏、意图,甚至能够引导政策,才是确定投资方向、获取利润的重要考量。记者 温婷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