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新兴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央行第一代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改造升级已迫在眉睫。“中国银行业网银分离的现状迟早会被打破。”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并且为时不晚了。”
传统的支付系统已无法满足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解决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银无序竞争的状态,央行便有了着力构建第二代支付系统的“先行军”的计划——实现各家网银互相联通。随即,首批十多家试点的主要商业银行进行接入系统开发。
“超级网银”搁浅
按照原计划,第二代支付系统的网银互联应用系统先行建设,原本拟于2010年6月底前上线运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其他应用系统和ACS系统于2011年6月底前上线运行。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推出新一代网银系统,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前网银系统存在的弊端,摆脱对于目前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平台的依赖状态。
遗憾的是,由于目前“第三方平台未获得相关牌照”,或将暂停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入网银互联系统。据悉,网银互联系统可能推迟到8月份上线。
“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方平台仍未获得相关牌照,不属结算清算组织。”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也明确表态称“不可能授权非金融企业直接从事支付业务”。也让银行对民营第三方支付的态度日趋明朗化。
一直以来,银行与民营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很是微妙,既合作又抵触。一方面,网上购物可以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积极性,对银行业务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持卡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银行失去了商户回佣,得不到任何收益。因此,如何解决合作中的话语权与利益分配问题,成为解决双方分歧的焦点。
与金融市场的“拥抱”
电子支付牌照“暂”不发放给民间第三方支付组织的消息传出不久,作为网络支付行业的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未来五年内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人民币。这将是民资对第三方支付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
阿里集团首席人才官、支付宝首席执行官彭蕾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阿里集团的50亿元投资,将帮助支付宝与各大银行在更多领域展开紧密合作,从网上支付、信用卡、手机支付等业务创新到后台的风险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双方的合作将对下一个5年、10年的支付和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从金融业到互联网,从线上到手机再到线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无疑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应用。业界认为,支付宝与金融市场的这个“拥抱”恰逢其时。
事实上,支付宝的诞生和发展,带动了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近年来,银行业在网上银行、卡通、大额信用卡支付等创新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和壮大都与支付宝密不可分,甚至支付宝的很多服务诞生也推动着银行系统的优化与改造。数据显示,在支付宝诞生之前的2002年,国内网银用户仅仅419万,而在支付宝诞生之后的数年间,国内网银用户已经飞增至近2亿,这一发展速度与支付宝保持着高度的统一。
其实,早在之前,支付宝就与金融业有多方面合作。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中国银行在北京宣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电子支付、国际业务拓展等众多领域展开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淘宝网日前发给《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邮件显示,截至目前,有包括中行、工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6大国有银行、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32家区域性银行以及1家外资银行在内的52家银行与支付宝达成了合作。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第三方支付体系已经颇具规模,通过牌照让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网银互联应用系统启动后统统死掉不太现实。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更应该关注的是中移动这些巨鳄真正进入支付领域后对它们的冲击。支付宝原本在第三方支付就处于垄断地位,这次再砸下50亿进行扩张,无疑有未雨绸缪、抵御中移动的含义在里面。(李金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