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催生“宅经济” 今天你“宅”了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网购催生“宅经济” 今天你“宅”了吗?
2010年02月23日 15: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你还去商场买年货?也太OUT了,现在大家都网购了。”一位好友在QQ上建议说,“你想买什么特产,网上都有。而且送货上门多方便啊。”

  2009年的金融危机虽然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却也催生了网购市场的火爆,而“宅经济”也成为了2010年最时髦的网络词汇之一。本报记者在春节长假期间对网购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调查。

  网购市场“火爆”

  “越到年底我们越忙,网购确实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在北京从事财务工作的孙女士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从网上买的品牌衣服比商场专柜价便宜了一半多,关键是逛街的机会成本太大,我把逛街的时间用于工作可能就会少加班一天呢。”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价格和时间方面的原因外,品种齐全也是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购的原因。

  “网上东西很全,从服装、食品、书籍到电子产品,甚至连折扣券、创意站、意外险都有,网购大大丰富了我的生活。”从事编辑工作的王女士说。

  而网购也令众多不愿逛街的男士得以“解放”。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李先生提起网购非常快乐地对本报记者说:“以往过年都要陪着老婆逛街,从这家商场走到那家商场,简直比上班还要辛苦。自从她发现了网购,今年过年的所有年货都是她从网上买的,我的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

  可是网上购物如何防骗呢?上述好友告诉本报记者,以前她也认为网购骗子太多,但是现在她的态度已经发生了180度转变,“只要自己擦亮眼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从网购中享受到理财的快乐。”

  在好友的建议下,本报记者在年底也体验了一下网购的“火爆”。打开淘宝的网页,“年底天天秒杀”、“抢枪族”等字眼映入眼帘。

  在和一家挂出“秒杀”横幅的卖家的聊天中,本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网上卖家的一种促销方式,只要买家在规定的时间里拍下商品,就可以按照比平时卖价还要低的价格购买这件商品。

  据这位卖家介绍,他挂出“秒杀”的这件商品每天都有上万人购买,库存已经没货了,需要等三天以后新货才能到。而从回复买家的询问到验货、发货,他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即使新增加了七八个帮手,还是忙不过来。

  “宅经济”改变了谁?

  网购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也为“宅男宅女”们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而“宅经济”也成为了今年最时髦的网络词汇之一。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通过网购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赵岚(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2008年6月从青岛大学毕业后,赵岚本想留在青岛工作,但是苦于父母把自己留在身边的要求,赵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胜利油田。不巧的是,赵岚错过了当年油田“招工”的机会,只能在家等待明年的机会。然而,长达一年的等待该如何度过?

  由于没有工作,加上心里的“憋屈”,赵岚从此过上了“宅女”的生活。“我最长的时间是在家宅了两个月,妈妈说我都发霉了。”赵岚微笑着对本报记者说,“后来一位朋友建议我开个网店试试,我当时觉得反正宅在家里也没有事,没有想到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从最开始的零星几个买家询问到现在每天上千宗交易,赵岚的月收入已经步入了一线城市高级白领的行列。

  而自从自己经营这家网络小店以来,赵岚也深深地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以前自己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现在终于知道了赚钱的不容易,我也更能理解父母。”

  据赵岚介绍,随着网络小店被关注度的提高,赵岚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买家的留言,有多少订单需要发货。从早上七点到凌晨一点,她除了短暂的吃饭时间以外,几乎一直坐在电脑旁和成千上万的买家沟通。

  “进货的时候我还要和厂家沟通,平时还要经常和快递公司调解。有时候还可能遇到一些故意挑刺的买家,妈妈看到我每天这么辛苦曾经劝我不要干了。但是我觉得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情就不能半途而废。”赵岚坚定地说。

  谈及未来的打算,赵岚眼中充满了希望和喜悦:“我想今年再多进一些品种把网店做的更大一些,我还想和一些朋友一起多开几家网店。等攒够了资金,我还想开家实体店呢。”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不外出消费,而待在家中的时间越长越刺激了网购需求的增长,网购需求的增长又进而催生了“宅经济”。

  据某全球知名消费者研究机构近日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重庆、郑州以及中国其他24个省区1000名15至45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宅经济”在众多一二线城市兴起,成为低迷状态下经济新的增长点。(陈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