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谈早定是关键 今年铁矿石谈判或波澜不惊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早谈早定是关键 今年铁矿石谈判或波澜不惊
2010年02月09日 10: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曾代表中国钢铁工业五次出战的宝钢集团再次出山,重新代表中国钢铁工业与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展开新一轮正式谈判。而随着钢价的回落,此前一直扶摇直上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应声下跌,为中方在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中暂时营造出不错的氛围。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钢铁界人士指出,从去年的经验看,谈判“久拖不决”对中国钢厂并无益处,早谈早定是大势所趋。而从中钢协和三大矿山巨头的态度看,合作互惠已成为双方的共识。按照国内众多机构的预测,今年的铁矿石谈判结果有可能在30%左右的涨幅范围以内,这也是国内钢厂可以接受的价格。

  早谈早定是关键

  联合金属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认为,经过2008年全年的大跌之后,2009年,全球资源价格进入反弹周期,一旦筑底完成,后面就会面临中期上涨。马忠普说:“一旦底部确认,而我们又不能很快将合同定下来的话,后面的现货价格就会持续上涨,倒逼长协矿价格,并最终让我们的谈判陷入尴尬局面。因此,铁矿石价格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内确定下来。”

  事实上,到底是宝钢谈还是中钢协谈,在钢企老总们看来并不重要。参加钢协会议的一位企业老总就表示,铁矿石谈判属于企业自律行为,价格由市场决定。2008年,宝钢在谈判时“戏份”较重,但结果并不能令各方满意。2009年,中钢协走向前台,一开始被各方寄予厚望,但最终仍是指责声不断。

  虽然谈判并没有时间表,但马忠普建议,希望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早日开始,最好能在3、4月谈下来。“处于冷战状态对双方都不利,而且我方还处于劣势状态,因为我们是最大的需求方。我们应该和三大供应商发展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北方一家大型钢厂人士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去年铁矿石谈判的久拖不决给企业的货款结算和成本核算带来了较大麻烦,“除了价格,我们还希望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尽早结束谈判对钢厂有利。”

  高管调整显示暖意

  2月初以来,力拓和必和必拓相继进行了谈判人员调整,这也被外界视为加强同中国合作的信号。2月5日,力拓宣布任命鲍谊安(Ian Bauert)为力拓中国总裁,任命即日起生效;8日,必和必拓也任命Chris Campbell为铁矿石业务部门总裁,接替Ian Ashby。

  据了解,鲍谊安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早在20多年前就建立了力拓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处。在被任命为中国总裁之前,鲍谊安担任力拓铁矿集团的市场及销售总裁。

  按照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的说法,鲍谊安的上任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公司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关系。他说:“我个人注重并致力于发展集团与中国的良好关系。鲍谊安先生丰富的经验及卓越的领导力将为我们指明战略方向,并引导与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的全方位的合作。”

  中钢协会长邓崎琳在5日的工作报告中也表示,今年将加强进口铁矿石行业自律工作,继续改进并加强2010年度进口铁矿石谈判工作。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改进”意味着去年的谈判有不足之处,谈判双方似乎都意识到,供求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本着长远利益出发,尽快达成共识,才能最终共赢。

  中国需求弹性很小

  兰格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认为,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实质是,铁矿石供应商与钢铁企业如何合理分摊钢铁产业链的利润。衡量谈判是否成功,应该看结果是不是符合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频道主管杜薇也认为:“谈判反映的是在现有国际铁矿石寡头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我国所能左右长协矿进口交易价格的能力。现在不是讨论合理与否的问题,而是看最终结果是否超出国内钢厂的承受范围。”

  从目前看,30%的涨幅尚在中国钢企的接受范围以内。张琳认为,不能一味抱怨国内谈判代表缺乏谈判技巧,缺乏战略眼光,不够成熟。像铁矿石这种大宗商品,其进出口国际价格达成的决定因素是双方的供求关系。中国既是全球铁矿石最大生产国,又是最大消费国。但是,中国非但无法在铁矿石贸易中获得大国消费应有的“消费者剩余”,相反,面对铁矿石大幅涨价只能在僵持和抗议后依然忍气接受,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呈刚性上升的态势。“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从1997年的不足30%升至2009年的69%,导致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

  张琳建议,应该从多角度增强钢铁企业调节、缓冲矿石价格变化的能力。他说,目前有关部门要从境外开矿、海外建厂、整理国内进口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战略联盟等多方面着手,为钢铁企业搭建好充分竞争的平台,才能把“中国需求”这一强劲买方市场变为竞争优势,变为主动权,为钢铁企业参与定价谈判创造条件,从而增强钢铁企业调节、缓冲价格变化的能力。(陆洲)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