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运 成都站增设识读器应对实名制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10年春运 成都站增设识读器应对实名制
2010年01月28日 09:10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春运,成都铁路局管内成都、成都南、重庆、重庆北、贵阳、达州、遵义、内江、南充、攀枝花、万州等11个车站的各次旅客列车将试行火车票实名制。

  据悉,试行火车票实名制的时间为2月14日至3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五日),共计25天。开始发售节后实名制火车票时间分别为:普通车票采用电话订票方式2月5日7时、普通车票采用窗口方式2月7日15时,学生票1月30日15时,如有临时变动以车站公告为准。免费乘车及持儿童票的儿童不试行实名制。

  为应对实名制可能带来的购票、验票时间延长等情况,成都铁路局作出多项专门措施,如开通96006电话订票系统,并推行电话订票优先原则,即窗口购票预售期为7天,电话订票预售期为10天;推行旅行信息公开透明制度,成都站等11个重点车站将通过电子屏等途径滚动公开各车次余票信息,避免旅客盲目排队;公布监督投诉电话:86438888。

  成都站

  新增了1个站台 运能增加

  成都站今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335万人,较2009年同期增加31.1万人,增长10.2%,其中节前预计发送旅客130万,较2009年同期增加12.5万,增长10.6%;节后预计发送旅客205万人,较2009年同期增加18.7万人,增长10.0%。

  成都车站新闻发言人曹军表示,今年春运,客流方向节前主要以重庆、攀西等管内方向为主;节后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北方向为主。

  据悉,今年成都站在2009年5个站台9条到发线的基础上,新增了1个站台1线,因此运能较往年有所增加。而成都站在春运节前将开行客车97对,同比增加25对,其中图定客车73对,同比增加19对,临客计划24对,其中北京方向7对,上海方向3对,广州方向3对,西郑方向1对,管内临客9对,与去年同比增加6对;节后开行客车100对,同比增加22对,其中图定客车73对,同比增加20对,临客计划27对,其中北京方向临客7对,上海方向临客6对,广州方向临客2对,乌鲁木齐方向3对,管内临客9对,与去年同比增加2对。

  春运售票窗将达253个

  由于实行实名制售票后,售票速度可能减缓,因此成都站今年特别增设了50个售票窗口。据了解,成都站目前现有售票窗口60个,其中售票大厅36个,临时售票窗口20个,达成窗口4个。并将随后在广场上增设50个临时售票窗口,预计可开设110个售票窗口,加上143家代售点,今年春运期间成都站共的售票窗口将达253个。同时,还将在出站口开设农民工团体票订票点,方便广大农民工外出务工,还将利用移动售票车,开展下乡镇售票工作,送票到农民工手中。另外,成都站还将在广场东侧搭建5000平方米的临时候车大棚,可同时容纳6000名旅客候车。

  应对实名制 识读器上阵

  曹军告诉记者,为积极应对火车票实名制,车站在设施设备、人员力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并投入大量资金,新增二代身份证识读器286台,二维条码扫描枪153台,笔记本电脑146台,以及监控和广播设备。

  据了解,实名制期间,与现在相反的是,将在验票之后才进行安检。由于二代身份证识读器可在很短时间内鉴别身份证真伪,并读取相关信息进入电脑,在与二维条码扫描枪在票面上扫描到的信息在电脑中“汇合”后,可以很快确定身份证与票面是否相符,在确定身份证与持票人相符之后,乘客随之可以进站,然后再进行安检。而上车时则只验票,不再对身份证证件进行验看。

  进站排队不会太久

  据曹军介绍,目前车站在设施设备、人员力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成都车站将设置84个检票口,其中主站房进口处设置58个验票口,临时候车区进口处设置26个验票口,“旅客进站验票的时候,还有几百名工作人员,将尽可能让旅客在进站的时候不排长队、不拥挤。”

  据介绍,春运期间,成都车站还将采取“车次分区、车厢候车、提前预检、举牌引导、有序上车”的客运组织方法进行候车和乘降组织,在天桥、地道和站台等重点岗位增派人员重点卡控,防止旅客对流和交叉等。(杨方毅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