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传发改委在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广东盐务局称尚未接到终止专营的通知
近日,各种关于食盐将打破专营体制的市场传言不绝于耳。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也传出了正在制定盐业体制改革的方案以及支持盐业流通走向市场化方向的声音。记者昨日向广东省盐务局求证,对方称尚未接到任何终止食盐专营的正式通知。
不过,食盐将打破专营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各种猜想:食盐价格将出现怎样的变化?食品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疑问一:
食盐价格是降还是升?
不少支持打破食盐专营体制的人士认为,打破食盐专营的体制后,市场上的食盐零售价格会因引入竞争机制而应声下降,老百姓是最大的得益者。据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为缓解制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国食盐出厂(场)价格(含税)和食盐产区批发价格(含税)每吨提高80元,但市场零售价保持不变。目前在广东省内市场,500克装普通加碘食盐零售价每包为1.30元。
但也有专家分析,由于全国食盐产大于销,因此如果放开食盐专营,发达城市的食盐零售价格在放开初期的确有可能下降,但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的食盐价格会大大飙升。“欠发达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食盐运输成本很高。在专营体制下,食盐采取统一零售价格,如果真正放开,边远地区的盐价肯定远远高于发达城市。”哪怕是在发达城市,食盐最终走向市场竞争之后,价格可能还是会上涨,比如像棉花、粮食等多种产品。
疑问二:
食品安全能否保障?
除了价格之外,食盐放开最引人关注的还是质量安全问题。对此,一位研究盐业多年的专家指出,政府实施食盐专营体制的目的,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保障百姓的食盐供应,二是便于对百姓的食盐安全进行监管。此外,食盐专营体制还对推动合格碘盐普及、消除碘缺乏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盐行业门槛较低,如果放开专营,不排除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见利忘义,将非碘盐当作碘盐来卖,甚至用工业盐以次充好,谋取最大利益。”
不过,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阎济华认为,食盐如果取消专营,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立法、流通等环节来解决。
疑问三:
外资会否大举进入?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担心,食盐放开之后可能会引起外资大举进入,变成被外企垄断。广东盐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举行的世界盐业大会上,不少国外财团都对中国食盐专营是否会放开表现出高度关注。“我国已加入WTO,如果食盐专营放开,意味着同时要对外资开放。”
有学者在评论中指出,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在中国已开放的28个重要产业中,外资企业已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以上已被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10年,先后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等遍及全国各大地区主要城市的25个水务项目,部分地方的水务市场已是外资的天下。该学者提醒,盐业改革在打破国内垄断的同时,要防止被国外企业垄断,避免造成定价权落入国外企业的手中。
发改委:改革方案正在制定
近日,有媒体称,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简称《建议》),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预计1月上旬将上报国务院。《建议》提出对现有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定点生产、特许经营,并透露“2011年食用盐专营将完全放开”。
发改委内部一位官员表示,方案的制订大体框架已经完成,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将视情况将方案上报国务院批准,盐业流通走向市场化的方向是确定的。
这位官员称,食盐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稀缺资源,完全具备放开走市场化的条件。
中盐公司:改革应稳妥推进
中国盐业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部长董爱民表示,中盐总公司支持盐业体制改革稳妥推进。
董爱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既要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盐,建立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长效机制,又要加快推进制盐工业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和食盐流通体系建设,确保盐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盐的总产能超过7000万吨,其中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而食盐消费量只有880万吨左右,产能与产量、消费量之间存在矛盾,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业内普遍认为对食盐专营体制的改革十分必要。但怎么改、是否要打破专营成为业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黄海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