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价上调成定局 阶梯水价实行成悬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北京水价上调成定局 阶梯水价实行成悬念
2009年12月17日 0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2月16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如期举行。参与听证会的25名代表中,22名同意每立方米水价上调0.9元的方案,有2名代表不赞成调价方案,另有1名赞成调价,但希望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和制定新的方案。这意味着,北京居民水价上调已成定局。

  此次居民水价调整听证的总体方案是居民水价每立方米上调0.9元。其中,水资源费上调0.48元,污水处理费上调0.42元。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以及调价力度,提出了“一步到位”和“三年分步到位”两套具体方案。在22名赞成水价调整方案的听证会代表中,21人表示支持后者,只有1人表示支持前者。

  虽然对水价上调表示理解,但几乎所有的代表都提出,北京应该尽快实行阶梯水价,让一些用水量多的人承担更多的成本,而老百姓基本用水的价格则不要太贵。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节约用水,而且还可以照顾到低收入群体。

  聚焦 1 水价集中上调为哪般?

  北京并不是近期惟一举行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的城市。

  此前,12月1日,宁波市正式上调水价。调整后的到户水价将分两步实施,其中,12月1日起,由现行每立方米2.2元调整为2.75元。第二步,将由每立方米2.75元调整为3.2元,明年7月1日起执行。

  12月8日,哈尔滨市举行调整城市居民生活供水价格听证会,拟定调整后的居民生活供水价格为每立方米2.4元,上涨0.6元,涨幅为33%。加上污水处理费,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用水综合价格将达到每立方米3.2元。

  之后,12月18日,济南市将举行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听证会,此次水价调整只对污水处理费进行上调,由每立方米0.70元调整为0.90元,基本水价和水资源费不调整,调整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到户水价由2.95元/立方米调整为3.15元/立方米。

  福州市水价调整听证会将于12月31日召开。按照调整方案,市民用水价格调价幅度将由现行1.20元/吨(均指基础水价)调整为1.70元/吨,每吨上调0.50元,调价幅度41.7%,特种行业用水、其他行业用水等也将有相当幅度的上调。

  对于多个城市集中调整水价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日前表示,调整城市供水价格重点是解决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

  据透露,目前,我国仍有约1/4的设市城市和71%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30%,其中70%是由于资金不到位、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造成的。目前仍有很多地区污水处理费不足以弥补治理成本。同时,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和污泥处置费用的增加,污水处理成本仍有可能上升,现行污水处理费标准总体依然偏低,这是近期部分城市调整水价的主要原因。

  曹长庆同时称,近些年来,我国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所提高,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所体现,也是水价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个别城市确因供水价格长期偏低,企业亏损较大,也可以适当调整,但要尽可能通过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率解决。

  记者获悉,此次北京居民水价调整听证方案没有涉及自来水生产环节的价格,只调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对此,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远表示,如果通过价格来解决自来水企业的亏损问题,势必会大幅提高终端用水价格,加重社会各方面的负担,所以本次调价不再调整自来水生产环节的结果,最大限度地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聚焦 2 阶梯水价何时全面推行?

  对于北京这座水资源紧缺城市而言,水价的调整显得尤为迫切。

  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近10年来北京市连续9年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低于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也低于全国其他主要城市年平均降水量。

  同时,北京周边河北、天津等省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外调水源相对紧张。另外,城市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带动水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水资源紧张状况日益显著,供需失衡矛盾比较突出。这一切,都需要推进水价改革来解决。

  听证会代表、北京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段伟认为,调整水价有利于体现水资源的价值,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体现社会公平。同时,调整水价有利于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本次听证会上,代表们对阶梯水价推崇备至。所谓阶梯水价,就是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的价格。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采用基准水价,如果使用的水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采取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多,水价越高。

  听证会代表、北京市自来水协会高级工程师冯一谦提出,从资源节约和水的公益性出发,阶梯水价不失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促进节水和相对体现公平合理。目前在北京可以搞试点,摸索和创造出更适合北京市具体情况的一些好办法,虽然操作会比较困难。

  听证会代表、海淀甘家口街道进口社区居委会主任朱玉凤在走访了200多户居民后发现,普通居民大多具有节水意识,没有居民故意浪费水。

  从居民实际用水量来看,朱玉凤建议,水价调整要分开档次,使用水定额分为3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每月每户用水12立方米以下;第二个档次,为每月每户用水12立方米至16立方米;第三个档次,为每月每户用水16立方米以上。

  “水涨价是为了什么?是让老百姓节约用水,还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朱玉凤认为,如果要是让老百姓节约用水,那么政府就应该保证每户每月12立方米不涨价。

  早在2004年,政府部门就开始积极探索研究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并启动相应的基础性准备工作。目前,北京市已经制定了阶梯式水价实施方案,并考虑于明年选取部分居民小区先做试点,试点结果也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目前,全国661个设市的城市中,有近80个城市在部分居民中实行了阶梯水价,包括南京、深圳、武汉、厦门、宁波、东莞、佛山以及山东部分城市等,洛阳今年举行水价听证会,也将阶梯水价列入方案当中。

  曹长庆透露,今后,国家在调整水价、电价、气价时,将逐步推广阶梯式定价的办法,对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而记者也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获悉,明年,国家发改委将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

  聚焦 3 涨价所得能否“用之于民”?

  涨价本身并不是水价改革的目的,涨价其实意味着居民是用更高的价格购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专家指出,水价上涨之后,政府和供水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水质和供水服务水平,保证涨价所得专款专用,并保障低收入群体不会因为涨价而降低生活质量。

  据了解,目前中国90%以上城镇水域受到污染,大中城市自来水的源水合格率只有约70%,中小城市水源合格率则更低。由于自来水厂的工艺设计陈旧和水质检测水平不高,有能力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106项标准的自来水厂很少。即使出厂水质符合标准,陈旧的供水管网系统也可能对自来水造成“二次污染”。

  广西供水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地有的城市十多年没调过一次水价,水质到了没人管的程度。如果说水质得不到保障是涨价的理由之一,那么水价上涨后,政府和企业也应该真正承担起保障和提高水质的责任。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政府部门必须对供水生产企业的运营进行严格监管,并确保真正的水质达标,否则即使水价上调也可能出现不合格的供水服务。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一年用水总量约35亿吨,以一年涨0.3元计,涨价后一年约多收10.5亿元。这些钱的使用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北京市发改委透露,未来5至6年内,北京将投资136亿元新建2座水厂,并新建、改造自来水输配管网,投资121亿元新建污泥处置设施4座、完成城区约500公里排水管网的建设和更新改造。

  《北京市居民水价调整听证方案要点》中也提出,要更新改造水处理工艺和设施,不断提高自来水水质,确保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保证居民用水安全。

  对于政府的规划和承诺,听证会代表、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任蕾提出,水价调整以后的费用要全部用于北京市水资源节约专项资金,并把资金使用规划、年度目标以及完成情况向百姓公布,接受多方监督。

  据透露,本次上调的水资源费将全部用于全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节水技术和器具的研究推广、节水工程投入和节水项目奖励等方面,支持和鼓励节约型、环保型的生产、生活模式,促进全市水资源节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是水价上涨后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听证会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杨表示,北京市这次调水价对低保户有补助办法,但目前粮价、菜价、油价等生活基本价格都在涨,居民承受的压力绝不是一吨3毛钱,所以还要特别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推进水价改革的过程中,要对低收入群体、困难人群建立专项补贴,真正做到涨价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据北京市发改委介绍,北京市计划在水价调整后,建立低保人员的直补机制,对低保人员的用水增支,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每户每月10立方米的平均用水量和实际调价标准给予补贴。水价补贴通过现行低保补助渠道,及时发放到低保人员手中,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水价上调而降低。(陈伟 白田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