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银行惊曝客户存款被盗 业内人士:并非偶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荷兰银行惊曝客户存款被盗 业内人士:并非偶然
2009年12月01日 10:49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荷兰银行客户存款被盗确有此事。”记者昨日从上海银监局获得证实。荷兰银行在客户存款被盗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后,表示出不回应的暧昧态度,而多家中资银行在年关前纷纷自查存贷款业务有无与股市关联的风险问题。

  【荷银】

  不否认客户存款被盗

  “荷兰银行客户存款被盗的事情涉及金额巨大,上千万呢。”沪上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向记者透露,该事件已经在业内传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事件主要过程据介绍是荷兰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私刻印章的方式,非法划转客户存款至其他账户。而且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并调查该事件,目前荷兰银行对公业务客户在划转资金前都被要求提供书面签名或电话确认。该行同时在核对所有对公业务存款,并且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

  上海银监局的有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证实了荷兰银行客户存款被盗一事确实存在,案件正在调查过程中。当记者就以上内容向荷兰银行的新闻联系人求证时,该联系人并未直接否认,只是以“不作评论”作为答复。

  【律师】

  很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盗窃客户存款啊?这也太吓人了,看来外资银行也不是金字招牌。”客户刘女士对记者表示,以前只知道外资银行开户门槛高收费多,但没想到堂堂知名外资银行也牵涉到盗窃客户存款这种事情。在一家门户网站所作的调查中,超过70%的网民表示“不信任荷兰银行”。

  恒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何玉平对记者表示,荷兰银行的内部涉案员工很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属于刑事范畴。但如果客户和银行达成和解,而公安机关又没有接到报案,那么此事可能就息事宁人了。但银行在承担客户损失后,可以向涉案的员工进行追偿。

  【业内人士】

  外资行深谙国内“潜规则”

  “外资银行发生客户存款被盗并非偶然。”另一家外资银行对公业务的高级经理陈先生对记者分析,外资银行从2007年开始以法人银行形式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在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深谙各种国内银行业的“潜规则”,并且很快运用自如。

  “其实外资行的风险控制根本没有外人想像的那么严密,有不少空子可钻。”银行业内人士陈先生对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对公业务客户在外资银行开设账户时,只需要提供原始签名或印章给外资银行。当客户以后划转存款时,外资银行只核对留底的签名或印章,并不需要其当面确认。这在无形之中就有很大的漏洞,银行内部人员可以仿造签名或私刻印章,轻易地将客户存款转划到另外账户挪作他用。

  “说实话,盗窃客户存款的事情对银行业内触动很大,毕竟这绝不是小事一桩。”陈先生对记者表示,盗窃客户存款主要针对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客户,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客户的流动资金量大而且划账交易频繁,一般在季末做报表时才会细查账目,所以盗窃企业客户存款在短期内被发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行业状况

  年关前银行抓紧自查

  “大多数银行老鼠仓和股市脱不了干系。”一家上市银行的公司金融部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表示,每次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存贷款业务特别容易“出事情”。其实像盗窃客户存款这样的“老鼠仓”并不是要把客户的钱占为己有,因为转账提现总要留下痕迹最终难免被查出来;而是主要想挪用客户资金到股市里赚一把,然后再把本金还回去,等于是“空手套白狼”一回。

  “眼下还没到年关,总行负责风控的同事这两天就在上海分行查账。”银行业内人士王先生透露,往年的内部查账一般在次年春节前,而今年内查大大提前。现在无论挪用贷款还是客户存款炒股一经曝光都属于严重问题,甚至会对银行以后的再融资产生不利影响。总行已经内部下发通知对各支行严查存贷款有没有老鼠仓问题,一旦发现有挪用资金炒股的情况,则分行领导要负主要责任。

  “像我们这样的国有控股银行,自查是不够的,每年审计署还要来抽查。”银行业内人士王先生表示,现在大多数主要的中资银行都已经上市,除了银监会外还要面临审计署等多部门的“眼睛”,监管上甚至比外资银行还严。而在今年10月左右,审计部门已经低调地抽查了部分大银行的贷款业务真实性,只是结果没有对外公布。

  记者观察

  “老鼠仓”跨机构蔓延

  “老鼠仓”最早从基金业违规中露出冰山一角,但实际上已经呈现跨机构蔓延的苗头。金融业中的银行和保险作为资金大户,与基金和券商平时业务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互相间人员流动频繁,这就为跨机构的“老鼠仓”提供了温床。

  每轮股市行情火爆的背后往往与银行资金涌入有莫大的关联,业内俗称“一放就乱、一紧就死”。2006和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不少银行资金通过贷款名义纷纷流入股市,这在业内心知肚明。

  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近日表示,针对今年信贷增速较快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坚持严格跨类监管和跨境监管,保持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适度隔离,防止风险传递。(徐可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