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抬高行业门槛 轮胎业自救再出新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建议抬高行业门槛 轮胎业自救再出新招
2009年09月17日 09:4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将阻断中国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未来3年在美国市场的发展。针对出口的受阻,国内轮胎企业有关人士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企业界正在酝酿上书相关行业协会和部门,建议提高国内轮胎生产的行业标准,加快行业整合的速度,同时,启动国内市场的需要,支持国内轮胎企业海外建厂等。

  面对目前的情况,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邓雅俐昨日也透露,受工信部委托,该协会也正在商议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准入条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

  企业建议提高行业门槛

  “我们公司正在酝酿一些建议,上书给行业协会。”玲珑集团企划处处长张克顺表示,“包括建议国家调整轮胎生产的标准,提高行业进入的门槛”。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约为400多家,中国虽然是轮胎生产大国,却绝非轮胎生产强国,除了总产量在世界占优外,中国轮胎的档次、质量、企业生产规模与美、日、韩等轮胎强国相比,均相距较远。

  张克顺称,现在国内轮胎生产标准还是20年前的,很多小企业的产品与大企业相差很远,但是也符合国家标准,小企业太多,造成市场无序竞争,盲目降价,扰乱了市场。

  “国家在招商引资扩大国内轮胎产量的同时,要对小企业进行限制,这些企业盲目生产,重复建设,产能出现过剩。”张克顺说。据业内人士称,盲目重复建设,尤其是在一个地区扎堆儿上全钢子午胎,将直接引发本来就不规范的市场更加失衡。

  2008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3.5亿条,其中子午胎2.6亿条,子午化率达75%。但是,我国轮胎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偏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高附加值产品少,效益受到影响。

  此外,我国轮胎出口比例高达45%,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使轮胎行业不仅受到了国际需求不振的影响,还遭遇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

  张克顺说,公司还将建议国家用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品牌建设,支持企业海外扩张。

  目前,世界排行前10位的外资轮胎企业在我国内地基本上都拥有二至三家合资或合作企业,而本土轮胎企业很少有走出去的。

  此外,国内企业还希望政府提高轮胎出口退税率和降低橡胶进口关税;建设国内整车配套以民族轮胎品牌为主,以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部分企业还计划集体提高出口轮胎的价格。

  “提高价格是企业的市场行为。”邓雅俐表示,“企业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是会采纳的,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

  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条件

  目前,橡胶工业协会正在商议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邓雅俐称,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后,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更要加快了。

  她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让轮胎行业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只有合理地制定行业准入条件、产业调整意见和规划,才能保证轮胎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据中橡协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介绍,今年3月份开始着手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后,工信部就多次提到准入问题,明确提出要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并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出台。

  “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也很大。”张克顺说,“因为很多项目都是在各地政府支持下盲目上马的,国家现在也没有计划指导,缺少市场调节。”

  价格相对低廉的中低档轮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深受欢迎。而轮胎准入条件将涉及产品、项目建设、产品召回、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其中环保和节能减排将是重要指标。“子午线轮胎是轮胎产业发展的方向”邓雅俐表示,“目前子午化率达到近80%左右,斜交胎只占到20%左右,技术含量较低的斜交胎仍在生产。”

  中橡协名誉会长鞠洪振表示,轮胎行业的准入门槛非常重要,其准入条件应与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橡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相结合,并参考相关行业发展来制定。

  另据了解,《橡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即将出台,《轮胎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制定工作也已启动。

  不过,政府有关部门已发出产业调整的明确信号。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明确指出,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为企业交涉提供支持和辅导,并会同工信部、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制定包括轮胎上下游产业支持的措施;同时支持轮胎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喻春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