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价再次面临上调的“前夜”,市场再度传出石油巨头“喊亏”的声音。近日一位中石化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7月份的油价已基本与成本打平,如果这个月底不调价,8月份的炼油必亏。然而与之“哭穷”相映成趣的是,中石化在上半年创下净利润331.9亿元的傲人战绩。此外,在频繁要求油价上调的同时,国内成品油库存高企,需以大量出口来缓解库存压力。
“成品油价格是采、储、炼、运、批、零各环节价格的最终反映。即使‘喊亏’,也仅仅只是在炼油板块,并不会影响到它们整体赢利的事实。”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国家在制定成品油定价机制时,也会考虑预留部分赢利空间给成品油企业。
事实上,受益于成品油调价机制,石化“巨头”早已扬眉吐气。8月23日晚,中国石化公布的2009半年报显示,过去6个月,其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1.9亿元,相比去年的76.7亿元,净利增长332.6%。其中,炼油事业部上半年营业收入3018.6亿元,营业成本2108亿元,营业利润超过910亿元,一举走出亏损泥潭。而去年同期,炼油事业部亏损超过460亿元。
数字已说明一切。连中国石化董事会秘书局高层人士也坦言,炼油业务彻底扭亏为赢,是公司赢利得以增长的根本原因。
由此,人们不得不怀疑,在赚得盆满钵满之时,中石化“喊亏”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价格上调“暖场”。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国内成品油价的确又到了调整的节点。近期油价将进行年内第五次调整。”林伯强告诉记者,国际油价在22个工作日内的移动平均价格远远超过了4%的规定变化值。据计算,本轮计价周期国际油价上涨幅度已经达到6%~7%,因此调价可能性相当大。而业内人士估计,调价幅度很可能大于上月末每吨220元的水平。
此外,在油价上调呼声高涨的同时,销售的疲软却导致国内成品油库存量大增,石油巨头不得不大量出口寻找解压阀。8月19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出口成品油1043万吨,同比增长32.4%。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晞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证国内供给充分的情况下,向国外出售成品油无可厚非。但在市场需求不旺之时,打价格战鼓励大家消费石油,这对社会是不利的,因为全球的趋势是能源资源日益紧张。
“出口完全是从企业赢利的角度出发。这也说明国内终端销售市场竞争不够强,企业不愿通过价格调整来带动消费,如果国内售价比国际低,它就有出口的动力。”林伯强表示,按理说,作为国企,资源是国家的,老百姓应该从资源上享受到好处。但是反过来,从国外高价进口石油,“低价”卖给消费者,最终喊亏,政府必然会补贴,埋单者还是老百姓。这是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所致。并且,即使石油企业不出口,通过降价也未必能明显带动国内消费,需求量受经济环境影响更大。( 晏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