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日前公布了铁矿石谈判阶段性成果。澳洲新兴铁矿石生产商FMG在获得中国60亿美元融资的前提下,同意降价35%,比此前力拓等三家矿石巨头的报价降低了2个百分点。此举被媒体誉为中国在铁矿石市场首次争到“中国价格”,是一项重大突破。然而,三巨头谈判落定之前,这种成果仅具有象征性,谈判正面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并未改变。组建新型实体垄断铁矿石进口,并由该实体代表中国参与谈判才是真正争取到“中国价格”的可行之道。
迂回包抄不能取代正面战
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家铁矿石生产商产量占全球的70%,与三巨头的谈判无疑是“正面战”,而中钢协在FMG这个份额仅3%的新兴矿企身上寻求突破只能称之为“迂回包抄”战术。在战争中,在遭遇强大敌人不能硬碰硬的时候,采取迂回包抄的方法,避重就轻,以阶段性的小胜利来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战术。
此次与FMG的签约就是类似这种战术的运用。然而这个战术并不算特别成功,一是降价幅度相当有限,二是还有大额融资这一附带条件。诚然,扶植一个新兴矿企,对我们未来很有用,但其中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最近若干年国际矿业市场兼并收购加速,集中度大幅提高,就铁矿石而言,已经形成了“3+N”格局。就算是搞定了N个中的某个,对真正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三巨头,恐怕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压力。在和FMG签约后,力拓和必和必拓态度丝毫没有软化,明白宣称不接受FMG方案,淡水河谷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内心里也是不愿意让步。试想,三巨头2%这样微小的让步都不愿意给,迂回包抄的意义能有多大?所以说,迂回战术不能取代正面战,搞定了三巨头,才算是真正争取到了“中国价格”。
行业整合十年内难完成
中国进口铁矿石占全球一半以上,但一直没有话语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内钢企数目众多,集中度低,相互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目标,不能一只拳头对外。而谈判对方早已实现了行业的高度整合,稳定的“铁三角”格局使其容易行动一致。以三家对几百家,对手可以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
今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钢价下跌并且预期不佳,但铁矿石现货市场却一派火红,进口量近3亿吨,同比增长30%。三巨头各个击破,操纵和利诱大量中小企业大量进口现货,并以此为作为在谈判桌上向中国施压的筹码,尽管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整顿进口秩序,但收效甚微。
尽管行业整合成为业内共识,但这种分散格局与GDP冲动、中央和地方税收安排等根本的因素紧密相关,在这些因素没有改变之前,钢铁行业的整合很难获得重大进展。比如最近宝钢退出了邯宝,原因是无法获得控制权,吉林的通钢在重组过程中甚至发生了命案。笔者预计,钢铁行业整合在十年内都难以完成,在此情况下,谈判模式的实质只能是“三对多”(形式上是三对一,即对宝钢或钢协),以这种模式去争话语权,岂非缘木求鱼?
在钢企无法整合的情况下,在上游进口环节实行垄断,组建一个既能平衡各钢企利益,又能贯彻国家调控意图的独家股份制进口公司,并由其代表中国参加铁矿石谈判,是扭转谈判被动局面,争取到真正“中国价格”的可行之路。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就有很多的国营专业垄断性进出口公司,对进出口实行国家垄断,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图。当然,这种模式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效率低下且不能平衡各方利益,理所当然地退出历史舞台。如果通过股份制的方式来协调下游钢企的利益,在当前特定的环境下,其一致对外、调控有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
长协价模式对中国最有利
中国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通过什么价格形式最有利?当然是长期协议价。中国铁矿石进口占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一半以上,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户”。要体现大户的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到谈判桌上来,通过签订长期协议价格来达到。现货价、指数定价、建立期货模式,在供应方高度集中于三家矿企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操纵,并且波动很大,作为需求方面的中国钢企将承担全部的市场风险。至于建立铁矿石期货的说法,不但不可行,而且会极大伤害中国的利益,一方面铁矿石品种多样,品位高下不一,要建立标准化合约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如果进行期货交易,操纵者在三家矿企之外,又多了一个国际投机资本。巨大而经常脱离基本面的价格波动,注定会成为中国钢企的梦魇。(黄小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