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3月杭州市首发旅游消费券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效仿,“旅游消费券”成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上最大热点。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旅游变为人们消费支出中比较次要的选项。各地政府利用闲置的旅游资源发放旅游券,可以刺激人们原本萎缩的旅游需求,对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发挥比较全面的拉动作用,由此在产业链上出现“乘数效应”,同时政府负担也不太沉重,这应该是消费券所追求的理想效果。然而,随着旅游消费券越发越多,鱼龙混杂,有的华而不实,有的假券泛滥,有的地方将发放旅游券当成了促销秀,还有的地方发了旅游券事后不认账。
由于缺乏成型的发放制度和使用规则,旅游消费券渐渐显出了“负效应”,一些缺乏诚信的做法更影响了其拉动内需的效果。
实录:旅游券成了“受气券”
不久前,5A级旅游景区贵州黄果树景区到上海发放旅游券,市民严小姐幸运地领到了一张“大礼包”套票。这张套票包含了黄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瀑布三个景区的免费门票和一晚上黄果树宾馆的免费住宿,票面上写着“价值660元”。于是,严小姐夫妇兴致勃勃地买了机票前往黄果树,不料等待他们的却是一次“难忘的受气之旅”。
严小姐夫妇抵达贵阳当天已是下午,他们先在贵阳住下,准备次日乘长途班车前往黄果树游览。当晚,严小姐打电话到黄果树宾馆要求用“大礼包”套票预订次日的一间标房,却被告知“客房已经全部订满,无法提供”。无奈之下,严小姐只得临时在携程网上预订了黄果树景区的另一家酒店。
次日严小姐夫妇抵达黄果树景区,发现自己入住的金谷瀑布山庄酒店就在黄果树宾馆的对门。带着一点疑惑,他们走进黄果树宾馆大堂,询问接待人员“还有没有房间”。接待人员马上热情回答:“有啊,要几间?”但当严小姐拿出“大礼包”套票要求预订时,接待人员马上透出一脸不高兴,说:“现在很多假票的,这个票不知道能不能用,要向上级请示。”随后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请示和鉴别,接待人员勉强同意使用套票。严小姐又问接待人员:“明明有客房,为什么我昨天电话预订时你们要说‘客满’?”这位接待员顿时显得有些语无伦次,一会儿说“客房刚刚空出来的”,一会儿又说“上级通知不接受套票预订”。
严小姐和她先生已付费入住了金谷瀑布山庄酒店,最终没有接受黄果树宾馆的免费客房。他们本以为这仅是一个旅游券使用中的小插曲,却不料在景点再次碰壁。
抵达陡坡塘瀑布景点后,严小姐在检票口将套票交给一位女检票员,检票员只瞄了一眼套票就放在了一边,然后一脸冷漠地说“你等着”,随后转身给其他游客检票。一等就是好几分钟,严小姐问她:“为什么要等?”检票员横了一眼严小姐说:“你自己不知道?你使用假票!”一听这话,周围的游客都朝他俩看来,严小姐顿时感觉无比冤枉:“这明明是你们景区到上海来发放的旅游券啊?怎么会是假票呢?”检票员毫不让步,扯大了嗓门再次重复:“你就是使用假票!”更多人的眼光被吸引过来,把严小姐气得脸色煞白。严小姐的先生和检票员争执起来,还找来了景点的领导。经过景点领导的鉴定,套票不是假的。这时那位检票员不服气了,用当地方言说:“上头不是早就通知说,不接受使用套票嘛。”原来,“假票”只是借口,真正原因是不想让游客使用套票。当严小姐要求检票员为对她造成的侮辱道歉时,检票员一脸不屑,扬长而去。
至此,严小姐和她先生已经游兴全无。回到上海后一算,这次旅行总共花去交通、餐饮、住宿等费用6000多元,换来的却是一肚子的怒气。
“变质”的旅游券
正如严小姐所说,站在游客的立场上看,所谓的“大礼包”套票旅游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鱼饵陷阱”。黄果树景区把这个“鱼饵”撒在上海旅游市场上,等待游客上钩。当游客花了大量成本抵达黄果树时,景区又翻脸不认人,用种种借口拒绝兑现旅游券上的承诺。化身“鱼饵陷阱”,正是旅游券“变质”的第一种表现。
旅游券“变质”的第二种表现,是变成“促销噱头”。一些地区把发放旅游券当成了旅游促销作秀,他们提供的旅游券号称一套价值数千元,但是仔细看看,里面有数十家酒店提供的“抵价100元”优惠,对于游客而言,最多只能享受其中一到两家酒店的优惠。而“抵价100元”也是建立在酒店门市价的基础上的,同样的酒店标房,旅游网站上的预订价格比门市价要低200多元。在景区优惠方面,更是设置了“双休日除外”、“旺季除外”等诸多限制。其实,游客心里都有杆秤,什么是优惠,什么是摆噱头,一掂量都有数。这种旅游券发了也是白发。
旅游券“变质”的第三种表现,是变成“巡回旅游秀”。在此次旅游券大潮中,一些以本省、本市甚至本县居民为主要客源的旅游目的地也借着“拉动内需、拓展市场”的由头,千里迢迢到全国各地去发旅游券。每到一地,搞一场旅游推介会,发几千张旅游券,再在酒店摆上几十桌宴席。其实到头来一算,真正吸引游客到当地消费的金额还不足支付他们的路费。
旅游券“变质”还有第四种表现,就是变成“内部福利”。有个别地区发放的旅游券是可以直接抵用现金的,譬如在指定饭店吃饭,可以全额用旅游券消费。这样的旅游券对游客而言颇具吸引力,但对于当地人的诱惑力则更强。假如在发放中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那么发出去的旅游券又会流到当地,成为当地某些人的“福利”。假如缺乏必要的防伪措施,假券泛滥也就无法避免。
期待成形的制度
随着旅游券的“变质”,其“负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出来。由于这些旅游消费券多数是以政府名义发放,假如不加以严格管理,不但会影响其拉动内需的效果,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专家认为,“消费券”并非什么发明创造,西方早已有之。在一些发达国家,当经济出现波动或衰退时,政府为了提振消费水平而派发消费券,是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形式存在。相形之下,发放消费券在我国还只是在“尝试期”,我国目前还没有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有比较成形的消费券发放制度。
从旅游消费券的发放而言,杭州市政府发行的旅游消费券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发放渠道上,他们采取申领制,透明公正;在使用范围上,涵盖杭州很多知名的餐饮、住宿、景点,没有噱头;在使用规则上,说明是原价的基础上再抵扣使用,以政府信用保障消费券不含猫腻,让游客少花钱又玩得好。杭州旅游券发放以来,西湖边上游客如织,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拉动有目共睹。专家认为,目前经济环境下,旅游需求受冲击较大,有针对性发券拉动旅游消费,稳定相关行业就业,确实不失为良策。有关部门不妨参考杭州等地旅游消费券的发放规则、使用规则,制定一个相对成形的旅游券发放制度,杜绝目前旅游券“乱发”、“滥发”甚至“只管发、不管用”现象。
还有专家建议,发放旅游消费券时还需要创新方式方法,要有目的地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派发,收效才会明显;同时要引导有消费能力的人进行消费,不能让它变成政府发放的一种福利券。(陶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