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香港金融业的新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李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香港金融业的新机会
2010年02月23日 15:5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港交所董事会的这一任命,香港市场中不乏各种疑虑、不安和焦躁。有甚者用了“无间道”一词来揣测。

  与周文耀正式交接没几天,突然又出现恒指报价中断32分钟的故障,有人又把矛头对准了李小加。尽管,事后的调查显示,恒指报价中断事故是恒指公司的问题,与港交所无关。

  所有的疑虑、不安,多半因为李小加是内地背景,却掌管了这个香港金融中心的心脏机构——香港交易所,出任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一职。但是背后这些怀疑的目光,对于李小加来说,是带领港交所实现下一个飞跃的更大的动力所在。

  港与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与李小加的谈话,当然离不开香港和内地的竞争。更何况,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是否会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影响,是李小加一直要对香港媒体阐述的一个话题。

  “上海越发展,意味着中国越发展,上海越开放,意味着中国也就越开放。中国的发展与开放永远是香港最大的福音,这在金融领域尤其如此”。 在多个场合,李小加总是这样说。

  他说,“如果我们正确地认识上海与香港在中国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角色,我们的信心就不会被削弱”,他认为,上海的发展,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香港不是负面因素,而且有可能成为积极因素。

  他形容香港与上海之间,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是健康的、相互引领的竞争。他说,香港人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来加入竞争,同时不应将目光聚集在别人身上,应该看自己。“只要自己向前发展了,就是成绩”,李小加说,“对于上海的发展,香港不应有挫折感,如同我们不会对纽约、伦敦或东京的发展有挫折感一样”。

  过去20年,香港是内地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融资平台。在此期间外边的池子大,水很深,内地企业到境外融资,好比鱼喜欢游到外面的深水里。

  对于有些香港人颇感紧张的国际板问题,李小加也觉得实在无理由也无必要感到紧张。他说,现在上海、深圳也迅速发展了,内地的鱼池扩大了,水也足够深了,鱼也就有了选择,就不一定要全要到外边了,或者还会把外边的大鱼吸引进来,也是很自然的事。

  要为后人“掘井”

  在李小加之前,港交所的几位领军人物都很出名。其一是李业广。在李业广时代,港交所突破性地引进了上海石化等国企在香港发行股票。此后,内地企业陆续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交所最重要的市场构成部分之一,也为港交所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李小加以“掘井人”来概括李业广对于港交所后来几年发展的贡献。在周文耀时代,港交所在各方面的业务都获得突破性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筹资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权证交易市场。

  他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貌似是时机很不成熟的时候,当时的港交所负责人已高瞻远瞩推出了H股计划,吸引内地大型国企到香港上市。

  “当时,很多人质疑港交所的决定,也质疑这一项目到底能否成功”。当时的李小加作为投行人士,也参与了这一项目。如今谈起来,还很有感慨。

  “当时的困难很多,但是大趋势使然,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没有前人打井,哪来后人饮水”。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打井人,为香港交易所下一个10年、2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后人的发展开拓、“掘井”。

  人民币产品是机遇

  他认为,港交所的下一次飞跃,在于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资本市场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他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已日渐清晰。这一路径最显著的特征,将体现在地域发展和货币功能上的三个飞跃。在地域上,人民币将会逐渐从周边国家、地区的有限流通,发展成为亚洲区域性的货币,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在货币职能上,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将成为投资货币,最终成为广泛接受的储备货币。

  他说,财富积累阶段的特征是:“钱往里流”。今后,在继续积累财富的同时,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将是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而“钱往外投”将成为内地发展新的特征,内地正在从资金需求方向资金盈余方转变。“这好比三峡大坝蓄水基本完成,接下来必须放水发电”,他说,如何将水有序地引出来,并为投资者带来回报,是香港新的课题和巨大商机。香港在这方面下好工夫,服务好内地,将为香港金融业再带来20年的繁荣。

  他呼吁香港人要以当初迎接内地改革开放的激情和敏捷,迎接“钱往外投”带来的历史机遇。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具备先行先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必要条件,毫无疑问是人民币走向国际最佳的试验田、先行官。去年中,中央批准香港从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就是良好的开端。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李小加相信,国家将会继续推进在香港开展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融资,和人民币直接投资等多种业务。

  不过谈及具体的人民币产品和计划表,他用了“车”和“路”来形容未来发展的问题。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做好市场基建,例如升级交易、结算系统、修订规则。“这好比是修路,而人民币来港好比是车流”。尽管无法估计何时才会来车,车流量有多大,但是筑路者无论如何,应该先把高速公路修起来。若中央放宽人民币流入香港,允许更多机构在港发行及购买人民币投资产品,好比引导车流进入新修的路网,可以对市场设施进行压力测试。在对车流增幅有明确预期之下,进一步优化道路设施的积极性将会倍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他再三强调,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较为缓慢,不会一蹴而就,而且还会遭遇鸡与蛋孰前孰后等问题的困扰。“万事开头难,但一旦积累到临界点,将会产生爆发式增长”。他说,若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从起步发展到临界点,将会是个长期、坎坷的过程,甚至可能出现反复。但他表示相信,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不会改变,而最好的试验田,就是香港。

  正如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因为有了香港,内地的改革开放相比其他地区顺利很多,那么在这个世纪,香港也必然会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贡献力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