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采访胡润的时候,胡润为自己辩白:我不是挖富豪隐私或者娱乐大众,而是想告诉全世界,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那是十年前。
当时的他,意气风发,是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小作坊”的干劲。 两三个小团队,一点点收集资料,一点点积累自己的数据库。现在的他,已经把小团队发展成小有规模的企业。旗下有杂志,有书籍,更有一系列榜单以及随之而来的活动。
如果说,十年前,胡润的梦想很单纯,以一个外来者的眼光观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且告诉全世界。与梦想一样单纯的,是他的“盈利模式”:一笔稿费,以及向大众输送的谈资。此外,没有其他的商业副产品。
那么现在的胡润,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商业的气息,毕竟要承担一个繁华地段的写字楼和四五十人团队的成本。从慈善榜,到品牌榜,到消费倾向报告,他逐渐地商业起来。比如,发布企业家最喜欢的奢侈品的排行榜,是巧妙地把榜单与商业结合在一起,为其《胡润百富》的杂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广告。翻开他的杂志,尽是名表、别墅和豪车的广告。谁不愿意,在直接向富豪投递的杂志上,投放广告呢?现在的胡润,当然也更知道把手头的数据库不断进行切割和细分的重要性,可以想象,今后的他,还会切割出更多的细分榜单来。毕竟,这些数据库所代表的中国最富有的群体。在每一个报告或榜单后面,还有一系列盛大的活动。让榜单后面的名字坐在一起,而联系的纽带,则是胡润这个名字。至此,我想胡润才算是真正创造了自己的榜单经济。
若干年前,每次与胡润见面的时候,他总是会问上一句:有什么名字可以告诉我?
他想问的是记者知道而他不知道的富豪的名字。尽管现在的他,还有这个习惯,但已经很难得到答案。相反,记者则会问他,今年的榜单有什么新名字?
如今的他,已经身处富豪榜单的中心,不需要担心遗漏了什么重要的隐形富豪。甚至,还有富豪会主动来跟他更新自己的数据,并提供相关证明,以免自己在业内“有失身价”。
当然,他还是花很多时间自己去调研,去实地看看民营企业家的事业,去跟民营企业家见面。直到现在,胡润对外发布的英文报告和新闻报,主要还是他自己执笔。只是,我不知道,现在的他,去见民营企业家之前,是不是还会自己准备一个长长的采访提纲。
其实,胡润的榜单只是一种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他本人在上海十几年的生活轨迹,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十年,从一个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小白领,到一个中国社会小有名气的富豪榜缔造者,在上海安家,在上海生根。
在最近一次见面中,告别时,他说他要去面试两位画家,来给他三岁的女儿画个肖像,这是他们家的传统。拍照太俗气,还是油画更彰显家庭历史。不知道是他骨子里欧洲人的传统使然,还是他跟富豪接触太久了,已经沾染了些许富豪气。(郑晓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