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不是一个好称号”
蔡洪平出身上海富庶家庭,1969年,15岁的蔡被下放到江苏海门县务农。当时他以为一辈子只能种田了,对未来颇为绝望。蔡说他甚至两次想到自杀。
多年以后,曾经的务农经历,让“老蔡”可以深刻地理解中国当代的民营企业家,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牛根生、杨国强、潘石屹、郭广昌等人,现在都是富豪,但也都是农村出身,杨国强一直到16岁没穿过好鞋子,潘石屹13岁才用上卫生纸。这些富豪无一例外,均打上了“蔡洪平制造”的印记。
一名曾目睹蔡谈判的人士称,在一次拜访某民营企业时,对方在果盘里摆了些削好的萝卜、黄瓜,这让在场的外籍人士一时不知所措,而蔡则率先开吃。“这让创业者对他有很强烈的好感”。
蔡本人并不喜欢首富这个说法,“媒体说这个首富、那个首富,这不是一个好的称号。”蔡洪平说,其实杨国强和他女儿本身没有这么想,这是一个天外送来的礼物。
博鳌论坛上,蔡洪平说,当前社会对首富有误解,财富排行榜误导人们,把日常消费财富和资产经营财富混在一起,“他是有上千亿,但是他的钱不能乱花,他是创造收益、创造就业的一个载体。这个资产实际上是谁的?眼睛一闭都是社会的,永远带不走。”
“冲着财富上市会有问题”
在无数单IPO中,蔡洪平对内地房地产情有独钟,他对记者表示,内地房地产市场目前不存在泡沫,未来还有10年、20年的发展空间。
从今年来看,香港资本市场反弹最大的、最快的是中国房地产概念。蔡预计,9月开始到12月期间,将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密集融资高峰。这个高峰融资额预计最多达到100亿美元。
蔡洪平提醒想上市的房企,往往赶什么潮就赶不上,“小时候外婆常说一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他说,去年有些企业不是冲着事业稳步发展,而是冲着财富去的。明明可以上市,他也不上了。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为了上市而大规模圈地、快速发展,这样的企业在2008年非常痛苦。市场和世界往往是这样,等到所有人看到的时候,机会就没有了。
香港有报纸写到,如果你想成为富豪,不能不和老蔡见个面。“我哪有那么大本事?我永远记住当初百富勤的教训(梁伯韬创办的香港百富勤投资银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破产,后被法国巴黎银行入主)和梁伯韬先生的话:感觉越是成功的时候,就是越危险的时候。”蔡认为,如果冲着财富去上市,会有很大问题;没有准备做10-15年的房地产,最好不要上市。瑞银也不会做;“我们通常是看三年,过往三年怎么样、未来三年怎么样,看复合增长率。”蔡说,投资银行不是光为企业圈钱。
“在中国成功要无比勤奋”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投资银行集体遭遇了灭顶之灾,瑞银的状况也相当糟糕,投资银行部门的亏损使其2008年整体业绩亏损了197亿瑞士法郎。
但瑞银中国区业务则一枝独秀,这得益于蔡洪平及其团队的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中国业务被寄予厚望,今年3月间,蔡洪平被提升为亚洲投资银行部门主席,他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恒心和积极主动的银行家。
在金融危机期间,除了IPO这一传统业务外,瑞银积极实现业务多样化。“我们正在中国市场向债券承销和并购业务进一步扩张。”蔡洪平表示,出任新职后,他的重心仍然是中国市场。
谈到中国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蔡说,“在美国,可能是聪明人发财;但是在中国,单单靠聪明是不够的,还要无比的勤奋。”
他本人也在践行着这一点,“他在晚上陪客户吃完饭后,回来接着陪着员工熬夜加班,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只睡四个小时。”瑞银一员工说。
多家与瑞银有合作往来的企业高管告诉记者,蔡洪平充满激情,跟他工作过的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他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从去年开始,他亲自督战每一个项目,会为了一个小时的定价会而专门飞到旧金山。
“我没有什么休息。”蔡洪平说,他坚持每天做30个俯卧撑,20次原地摸高跳。(张晓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