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首单落定 散户“打新”需提高投资水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IPO首单落定 散户“打新”需提高投资水平
2009年06月19日 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股发行体制新政下的IPO首单终于落定,从桂林三金药业开始,暂停9个月的“打新”市场即将再度活跃。记者采访了解到,同此前每逢新股发行,投资者就纷纷从二级市场调集大量资金到一级市场的情况不同,目前个人投资者“打新”的心态正在变得理性。

  打新股心态更谨慎

  “近几年打新股中签率太低了,拿一两百万元资金出来打新,也不一定能中一个号。”老股民孙先生说,过去几年,每逢有新股发行他总会从二级市场抽出一部分钱来参与申购,但“因为一级市场是绝对收益,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专门的打新产品,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根本竞争不过,也只能碰碰运气了。”

  孙先生介绍,周围热衷于打新的股民朋友,中签后基本都在上市首日抛出,“赚个差价”,“一来让收益快点落袋为安;二来中个1000-2000股拿着也没什么意思。”

  彭先生是一位有1000多万元资产、十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他对打新股兴趣并不大。因为“一方面打新占用资金量太大,中签率又低;另一方面,资金还要锁定一定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量跟机构或者专门打新的理财产品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此次发行体制改革第一阶段“新政”,明确了网上网下发行分开,同时网上申购不得超过千分之一上限。对此,彭先生表示,可以预见在IPO开闸后,中小投资人申购新股的中签率会有所提高,“机构在打新时的‘垄断利润’也将被打破”,但与之对应,“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可能也缩小了,以前那种上市首日就出现翻番甚至翻几番的情景可能不会再出现,甚至有些股票还会破发。”他说,以后申购新股,得更谨慎了,看仔细了再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个人投资者都对“一二级市场价差将会缩小”有了心理预期,但多数投资者也表示,股票要得以顺利发行,必然要在一二级市场间形成一定的利润差,打新绝非无利可图,“有20%-30%的价差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彭先生预计。

  “IPO重启后,我还是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打新。”孙先生表示,在目前相对较高位的市场阶段,可能会抽出比平常更多的资金申购新股,如果很看好新股未来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觉得定价也很合适,“可能会继续拿着”,但“如果上市首日涨幅很低,到10%以下,我就不玩了。”孙先生说。

  散户需提高投资水平

  “新股爆炒,最后受害的其实还是我们中小散户。”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只股票的发行价是10元,上市当天被炒到30元,实际上只有10元真正进入了上市公司,被炒高的20元是装进了“炒新团”的口袋,而“炒新团”往往在上市首日抛空所有中签所得的股票,留着不跑或者跟着接盘的大多是缺乏投资知识、不懂得估值的散户。

  作为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股民,刘先生坦言,目前A股市场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明确的估值概念,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散户需要提高投资水平,警惕风险,在打新时学会“用脚投票”。但“要想股票定价、发行真正市场化,不仅要投资者提升自己的素质,不盲目跟风炒新,也需要发行人和承销商归位尽责。”

  彭先生也表示,并不同意有些投资者提出的取消网下配售。“机构比散户更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现在的市场也需要他们来定价,如果取消网下配售,让千千万万中小散户来定价,股票一上市,肯定会乱套。”彭先生同时提到,机构享有了股票的配售权,就应该真正负责任地询价,对投资者负责。

  另外也有不少投资者提出,发行上市的企业应当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上市融资一结束,立刻就‘变脸’,无论是对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还是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来说都十分不利,我们散户的利益也不能得到保护。这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圈钱。”

  谈到对此次发行体制改革的预期,刘先生表示,此次IPO开闸后,发行定价的问题可能并无法很快得到解决。“如果市盈率定得太低,大家还是会一窝蜂去申购,必然造成爆炒;如果定高了,市场环境把握不好,又有可能破发,也无法引起我们申购的兴趣。”他认为,此次IPO开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检验,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规定出台。(记者 马婧妤 实习记者 张欢)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