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三次创业终于修成正果:第一是坚持第二是调整

2008年11月03日 10:42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朱正东认为,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个企业能不能成长的重要因素,第一是坚持,第二是调整。 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每位创业者都有不为人知的“血泪史”,朱正东的创业之路似乎走得更艰难。从1992年至2000年,他一共经历了三次创业,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最终在第三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做到了行业第一。

  萌动

  不安分的大学生

  朱正东告诉记者,其实早在读大学期间,他就在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1985年,朱正东从江苏的一个小村子来到省会南京读大学,那时候的他在同学和老师眼中就是一个活跃分子。

  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勤奋用功的“好学生”,还有一种就是不务正业的“差学生”。朱正东却哪一种都不是——课堂上时常找不到他,但考试时他基本都能顺利过关。“我那时花了很多时间去和外界接触,当时我有一辆金狮牌自行车,空闲的时候就骑着它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转,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跟最普通的人接触,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甚至看人家吵架,听人家拉家常……”朱正东笑道,“我记得当时家电商品在社会上很紧俏,当时南京有一条街,整条街都是卖家电的,我经常看见有人在那里排队买家电。后来我也加入了那个队伍,干起了替人排队买家电的差事。”

  “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基本都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埋头苦读型的。但我从农村一下子来到大城市,对一切都觉得新鲜。那时感觉自己也长大了,自身有一股要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冲动。”朱正东说,他之所以有这方面的冲动,主要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江苏当时经济就比较发达。

  碰壁

  两次创业相继失败

  1989年,朱正东大学毕业。凭着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他顺利地拿到为数不多的进京派遣令,被分配到电子部11所搞技术开发。当时大学毕业生进北京很难,进“国字头”单位更是难上加难。

  转眼间,朱正东就在研究所里按部就班地度过了一年。就在他已慢慢习惯了所处的工作环境,准备为之奋斗终身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他走上了创业之路,并一发不可收。

  1990年,朱正东一向健康的父亲病倒了,这对全家人来说称得上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朱正东虽然家在农村,但父亲在城里工作。“小时候,我常常吵闹着要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跟着他进城。在我眼里,他就像一座大山。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身上的很多特点也都是从他那里继承来的。”朱正东回忆说。

  父亲病倒后,朱正东请了一个长假,从北京回到家中探望父亲,并陪着父亲走完了最后那段不到半年的时光。父亲过世后,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虽然朱正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作为惟一的男孩,他知道自己需要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1992年年初,朱正东有了第一次创业的冲动。当时,社会上的个体经济已很繁荣,朱正东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做小买卖。虽然上大学时他已经多少有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但做买卖并不像他想像中那般容易。在维持了将近3年之后,朱正东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1995年,朱正东又回到了国有企业,这次他被调入电子部6所的华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销售通讯设备。虽然不出半年,他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但干了3年以后,出于对未来前途的忧虑,再加上强大对手的竞争压力,他还是选择了离开。随后,他到四川开了一家公司,经营安防产品。由于选择的产品比较超前,开拓市场比较艰难,所以两年后,他不得不打道回府,再次回到北京。

  机遇

  网络教育叩开成功之门

  “我那时是‘三无’状态:没钱、没人、没产品”——朱正东这样形容他当年创业失败后,从四川回到北京时的处境。“没有资金,可以借;没有人,可以拉来几个伙伴一起干,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产品。”

  每个人都能碰到成功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机会。朱正东显然属于能抓住机会的幸运者,就当他在“穷途末路”的关口挣扎时,机会找上门了。1999年,朱正东得到一条信息:财政部的相关部门正在寻找搞远程会计教育的合作伙伴。在研究所工作时,朱正东就早早地接触到了互联网,所以他马上想到,可以用网络教育的形式来搞远程教育。

  其实当时正值互联网发展的低潮期,但朱正东一门心思认定互联网产业会有大的发展。在合作方式上,朱正东提出了大胆的建议:远程会计教育方案不需要财政部的相关部门投入一分钱,完全由他自己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这一点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同,最终,合作方采纳了朱正东的方案。“我之所以不惜血本要拿下这个项目,是因为当时通过远程教育来搞培训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我认准走这条路一定能获得成功。”朱正东说。

  有了项目,就有了动力。朱正东的新公司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上的一个小楼里安营扎寨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招兵买马,朱正东花了1000元在报纸上登出了招聘广告。可是公司没啥名气,办公环境也不怎么样,所以招聘情况并不理想。“网络怎么搞不懂,教育怎么做也不在行,所以我只能凭外表来判断是否录取。”说起招收第一批员工的经历,朱正东一脸无奈。招了十几个人之后,公司的“草台班子”算是勉强搭起来了。

  就这样,2000年2月15日,朱正东创办的“中华会计网校”正式运行。

  经验

  第一是坚持,第二是调整

  朱正东告诉记者,公司创立初期遭受的最大打击就是迟迟没有收益。因为看不到前途,网站开发部、网管部等重要岗位的负责人都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而他的私人助理也借口生病请假再也没回来。为了挽留一个重要的骨干员工,朱正东甚至不惜学起刘备三顾茅庐,在这位员工的家门口连守了3天,但最终还是没能动摇对方离开的决心。主力都走了,必须有人顶上来,朱正东只能提拔普通员工。“我从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用人不在于对方的能力有多强,关键在于他肯不肯干,踏实不踏实,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坚持。”朱正东说。

  没有收益,公司还要继续运作,朱正东只能靠借钱来维持经营。“我每天琢磨的事儿就是我还认识谁,谁还能再借给我一点钱。到最后已经想不出来还能向谁借,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几乎都被我借遍了。那段时间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沙发都快被我坐穿了。”朱正东说,当时,他也尝试着找风险投资,但刚好赶上互联网产业低潮期。“当时这个行业盛行‘海归’,喝过洋墨水的人弄个几十万美元很容易。我是‘土鳖’,没人给投钱。”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朱正东说起这些往事谈笑风生,但当时,他确实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在四处碰壁、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朱正东做了两件事:先是把花了36.9万元买的别克车送进了当铺,当了26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这笔钱很快用光后,朱正东的公司又陷入了财务困境,他又把自己130平方米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50万元救急。

  “当时好几次都到了穷途末路,但每次到了几乎做不下去的时候,又都化险为夷。”朱正东告诉记者,直到2000年年底,在得到一些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后,公司才算彻底走出低谷。2001年,公司的经营开始有了起色。2002年,公司达到收支平衡,随后一年比一年发展得好。现在,朱正东创办的正保教育已在网络远程教育行业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这些年来,有很多人、很多公司介入过网络远程教育行业,但现在已所剩无几。幸运的是,我们公司活下来了,并占有70%的市场份额。总结起创业的经验,我认为,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一个企业能不能成长的重要因素,第一是坚持,克服你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第二是调整,永远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朱正东说,“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检讨,不断地调整,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记者 敖晓波)

编辑:杨威】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