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展览中心举行的“中国(上海)——以色列经贸合作论坛”上,一个以色列人所作的有关“怎样和中国做生意”的发言,吸引了在座100多位中以政府官员、企业家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马奕良(Ilan Maor)先生,一位很有中国缘的以色列人。
中国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
马奕良告诉记者:“我2001-2005年间曾经担任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在上海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时光,我和我的家人至今还十分怀念在那里的生活。”
事实上,马奕良在很久以前就曾经到中国台湾工作过。1992年中以建交的当年,他就实现了对中国大陆的首次访问。结束总领事任期回国以后,他又被任命为以色列外交部经济3司的司长,负责推动以色列与亚太地区、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等在内的经贸往来。如今,已经弃政从商的马奕良在一家以中合资公司工作,依然保持着跟中国方面的密切关系。长久以来跟中方开展经贸合作的经验使得他更坚定了将中国作为其事业发展首选地的信念。
“为什么选择中国呢?因为首先,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制造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并且保持这一地位已经很多年。而今天,中国不仅仅是制造,不仅仅是作为重要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地,而且还拥有了一些自主品牌。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当地消费的需要,还同时供应出口,不管是在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是如此。此外,中国自己也开发了技术。我们今天去中国,不仅仅是要寻找产品,而且还要寻求技术合作。”
除了看重中国生产大国的地位,马奕良还看好其巨大的不断发展的市场,看好那些拥有强大消费能力的3亿城市人口。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马奕良说:“在欧美等地经济和市场发展速度都在放慢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保持经济发展,并且还是高速发展的国家之一。”
经济互补与文化共性为以中经济合作带来广阔前景
以色列和中国相距遥远,语言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别,但在马奕良看来这些都不妨碍双方之间的合作。
他看到了以中两国经济互补性给合作所带来的广阔前景。“以色列人有很好的创造力,长于技术和创新,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拥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如果把中国的特点和以色列的高端产品、设备等结合起来,你会发现,两国能够合作的地方很多很多。”
他也看到了两个民族在做事方式上的互补性。“以色列人比较强调做事快捷,注重变动性、灵活性,总是要努力去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便有时这些方式存在着不确定性;中国人做事计划性更强,更求稳定,更强调传统,但正是这些不同才能使我们能够配合得如此完美。”
不仅如此,细心的他还发现了两个民族在生意场上的一些共同的文化特质。比如:都重视私底下的非正式交往,不必西装笔挺、正襟危坐;一起喝喝茶、吃吃饭,像日常生活中那样,在友好、开放和不那么拘束的环境中相互了解,合作自然水到渠成。再比如:都重视人脉。马奕良告诉记者:“西方人都说,不要跟朋友做生意,不能把生意和友谊混为一谈。但在以色列和中国,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在跟朋友在做生意。以色列人看重‘Hevring’,意思是‘伙伴’,中国人则强调‘关系’。最根本的是,我们还是习惯同那些我们所喜欢和信任的人进行业务往来。”
为以中经济合作提建议
马奕良给那些正在和将要涉足以中合作的两国企业家们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
第一,要耐心。“因为我们存在着不同。我们必须耐心地去习惯彼此不同的做事方式。”
第二,要做好家庭作业。“以色列人去中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因为中国太大了。同样中国人到以色列,也要做好家庭作业。虽然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但是那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还有很多需要你去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得地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亲自去看,去体验。“如果你想了解以色列,去看看吧!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去看看吧!花些时间,建立自己的关系,了解那里的人。如果你能够正确地沟通,能够学习理解当地人,肯花时间去交往,对他们多些耐心,你就能把生意做好。这对(以中)双方来说,都是真理。”
马奕良半年前到一家名叫“生BDO Haft”的中以合资经济咨询顾问公司担任了常务董事。现在每两个月,他都会去公司总部所在地上海去看看,一方面是为了业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受上海这座大都市的魅力。马奕良告诉记者,这些年,中国在发展,以色列也经历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好年份,双方的合作进展迅速,他的公司有很多的项目正在进行,可以说生意非常的好。
采访结束的时候,马奕良特地跟记者谈起公司的名字。他说,“生”意味着生长和成功,他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能够继续成长,也希望看到中以合作不断地发展和取得成功。(袁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