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宣布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已被任命为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行长。这一在业内早就半公开的秘密,终于尘埃落定。而一向低调的项俊波继两年前执掌央行上海总部后,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人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拥有法学博士背景和20多年审计从业经验的项俊波,对农行的风险控制和反腐工作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央行空降到农行的他也将在农行股改的最后攻坚战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
挂甲执笔
身为金融高官的项俊波一向低调。让人难以想象的是,项俊波的人生篇章中既有战火的洗礼,也不乏影视创作的激情。
项俊波出生于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高中毕业后,他响应号召,下乡当了知青后又参军入伍,在成都军区担任司令部秘书。项俊波还跟随部队奔赴前线,在战斗中腿部负伤。因表现英勇,项俊波荣立二等功。之后他脱下戎装,参加高考。1981年,他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一直爱好文学的他原本想报中文系,但父亲认为“学经济更有前途”。今天看来,这位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子女的父亲无疑是极有前瞻眼光的。在随后的20年间,文学逐渐式微,中国社会的重心落到了经济建设上,国家急需大量掌握经济、财经、金融知识的人才。
但项俊波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他常与在京的一帮川籍文友切磋创作技巧,写诗、写小说都已小有名气。
项俊波的创作题材涉猎极广,一般取材于川东的风土人情和个人的经历,创作过电影《远山》、武侠剧《紫剑传奇》等。其中最出色当属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早在1986年到1987年,项俊波创作过国内第一部反映审计工作的多集电视剧《人民不会忘记》,由田壮壮执导,李雪健出演。《人民不会忘记》、《裂缝》、《审计报告》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裂缝》更是荣获1999年全国电视连续剧飞天奖一等奖。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饶曙光曾和项俊波合作过多部影视剧,“他特别关注人性,注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对人在面对环境中做出各种抉择的刻画非常到位。”饶曙光这样评价老朋友的文学创作。
随着在国家审计署、央行职位的逐步提升,项俊波的工作日益繁忙,只能利用节假日搞创作,在国庆节、春节写剧本。
铁面审计官连办大案
2004年8月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项俊波的照片忽然出现在银行领导一栏中,职务是副行长,接替适龄退休的刘廷焕。这显然不是一项简单的人事变动。自2003年起,中银香港爆出的腐败丑闻,加之一批国有商业银行行长纷纷落马,银行业内部风险控制的脆弱性,已暴露无遗。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内,项俊波就因主导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而为金融业内人士所熟悉。作为“查账”出身的官员,风险控制是项俊波的专长。
在进入央行的一年间,项俊波逐步推进风险控制的落实。在第一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项俊波曾尖锐地指出,中国金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三类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跨行业、跨市场风险。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法律制度的缺失或不谐调有关。现阶段金融立法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金融创新法律关系、提高金融监督管理的谐调性和有效性,以及充分利用市场自律监管上来。
担任央行副行长之前,项俊波干的一直是审计。38岁时,他已担任审计署唯一直属本科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任上,项俊波曾撰文大胆提议,将审计体制由现行的“行政制”改为“立法制”,设立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平行的审计院。审计院隶属于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从国家行政职能中脱离出来,成为立法机关监督行政职能的手段。
当然,有着北大法律博士头衔、曾任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的项俊波,绝非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
1999年是“审计风暴”刮起的第一年,国家审计署和审计长李金华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而蓟县国税局大案又是当年李金华所做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第一个大案。1999年,群众举报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时任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的项俊波,带领工作小组进驻蓟县。
此案牵涉面极广,时任蓟县国税局局长的梁化泉千方百计地阻挠审计人员的工作。梁化泉的儿子是当地一霸,他收买了当地的黑社会,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为了摆脱危险,审计小组先后换了三个招待所,最后不得不入住一个有金库的银行。随着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项俊波在天津的家中,歹徒威胁说:“你们这么干下去,没什么好处,小心点!”项俊波说:“告诉你,我参过军,打过仗,负过伤。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
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审计人员掌握了大量的证据,有关涉案人员得到了查处。项俊波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和胆略,得到审计署的认可,“干得漂亮、彻底”。三年之后,项俊波被提拔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正如《审计报告》中的男主角方宏宇一样,作为审计官员,项俊波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然而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深谙中国复杂国情的项俊波颇为讲究技巧和策略。“他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一位多年的老朋友如此评价他,“无论是做官,做人,还是搞文艺创作。”这种智慧,除了天赋,可能更多是他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历练出来的。
在日常的朋友圈子中,“铁面”审计官却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对人宽容,仗义,“遇到朋友有困难,就会扒心扒肠地鼎力相助”,有着川东人的典型特质。
履新农行面临业绩压力
这一次,从央行空降到农行的项俊波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有人说,摆在他面前的农行几乎是“沉疴缠身”。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后一家进入股改程序的,也被公认为“包袱最重”。从年报数据来看,农行2006年税前利润从2005年的78.78亿元增加到121.87亿元,增幅为55%;税后利润则从2005年的10.44亿元增加到58.07亿元,激增近5倍。但按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仍高达23.43%,不良贷款余额约为7320亿元。据推算,农行财务重组规模可能高达9000亿元。同时,农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依旧脆弱,今年4月农行河北邯郸分行爆出金库被盗案,也被认为折射出农行的风险管理软肋。
中央对农行股改定下的16字方针是:“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这一定位,让农行股改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过去3年,农行致力于“减肥”工程,目前机构数量已减少了将近一半,为24900余个,在岗员工数量也减少了17万,达到45万。这两个数字仍然位居四大行之首,值得注意的是60%的机构和超过50%的员工都在基层的农村地区。
上任后的项俊波面临着两大迫切难题,一是处置巨额不良资产,二是协调商业运作与支援三农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在农行成立股份制公司及公开上市以后,股东与投资者会要求“强势的业绩”,农行是否继续游走于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是项俊波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市场报》)
链接
项俊波,男1957年1月出生,法学博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1994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任南京审计学院副院长;1996年任审计署管理指导司副司长;1996年至1999年任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1999年至2000年任审计署人教司司长;2000年任审计署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2002年任审计署副审计长;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5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任;2007年7月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程 婕 徐琳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