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服务。1928年在广东海丰县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并发行银票,1932年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但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成功发行了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这是红色政权正式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第一只红色股票
方志敏发行的股票是方志敏烈士的亲属筹建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征集文物时获得的。股票呈长条形,长20cm,宽7.5cm。上方印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中间印有“壹圆股票”,并加盖银行的红色印章;在印章两边印有“本银行股息周年六厘计算,每年年终结账,营业盈余除开支费用及股息外所有纯净红利照股分派,次年1月凭票领取”;其下方为股票号码,并附每年领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即通常所说的息票,息票每年一张,从1933年起算,共附10张。按当时的规定,该股票每股壹元,也可折谷入股,每50斤谷折算1股。
利用现代金融知识剖析红色股票的证券产品特性,可以看出,红色股票是一种无记名的面额股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也是为了在政治上保护股票持有人的一种手段;同时,该股票又带有明显的优先股的特性,有固定股息率,并可分割红利,因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为苏区政府所有,股票持有者是无表决权的。虽然红色股票只附了10张息票,但并不意味着股票的定期性,或者说10年即可还本,由于当时战争周期难以预料,暂附10年息票的设想是有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积极认购作标志
1926年共产党人方志敏率领赣东北革命群众,举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革命烽火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形成“东南半壁红”的大好局面。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红色区域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北屏障。在赣东北苏区自身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曾经指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大,人多开支大,经济来源有限,我们要尽可能主动向毛主席、中央苏区支援些金银、军需物资。”几次反围剿 中,他们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支援中央苏区经费,即使在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调去中央苏区并准备组建新红十军时,还给中央带去金银和物资。
1933年9月, 闽浙赣省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及全省第一次贫农团代表大会决定,要求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为银行增资扩股10万元,以扩大银行基金,发展苏区经济,并认为这是当时经济动员最中心的工作之一。这次银行扩股工作,是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的招股委员会具体实施的。银行扩股首先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积极认股,同时扩股工作也在白区进行,对象主要是站在中间立场的富裕农民和小商小贩,也有少数地主、富农秘密托人认股,并将之作为政治上的红色保险票而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拥护红军的标志。整个扩股工作为期3个月,共募股十几万元,超额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
红色股票意非凡
红色股票的设计和成功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它的发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政治上与中央苏区银行的主要任务相一致,即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为第五次反围剿准备财力,利用经济的方法扩大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它是以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经济动员为基础;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保障了苏区银行的信用及其发行的纸币的信誉,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宏观调控功能,调节苏区的货币供应量,使得苏区经济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方志敏烈士1935年3月在狱中撰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写道:“苏维埃政府亲密的与工农群众联成一片,群众认苏维埃是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的生活日渐向上……”今天重读革命先烈的这些教诲,回忆第一只红色股票在我国证券史上的重要意义,真是备感亲切。(张占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