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3条道可供我选择。一是去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当‘二把手’;二是去××银行的金融期货部门;要不,继续在非券商期货公司当我的‘山大王’。我必须在股指期货上市前作出抉择。否则,机会稍纵即逝,这辈子的前途恐怕要废了。”日前,期货圈内颇有名气的T总向记者诉说他的烦恼。
14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T总,进入当时江苏一家知名期货公司,被派往原上海金属交易所任出市代表(红马甲)。5年后,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T总被任命为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那5年中,期货业是个‘坏孩子’。机构逼仓、期货公司老总经常遇到‘今天你砍我的仓,明天我砍你的手’的恐吓。”回顾这段历史时T总心情复杂。他说,“但那时候钱多!年底奖金是用‘马甲袋’装的,好几十万,就连证券公司的人看着也眼红。”
1998年后,期货市场开始进行整治,交易所由15家变为3家。业内称期货业自此由“坏孩子”变成了“苦孩子”,期货公司总经理年薪在20万、30万的很普遍,上百万的很少。在手续费大战的残酷现实面前,期货公司行走在亏损与微利的边缘。
人心思变,T总首次萌生跳槽的想法。2004年,他离开原国有期货公司,投奔一家“煤老板”买下的期货公司,当上了总经理。但在对期货行业一无所知的“煤老板”面前,T总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两年后,T总到另一家民营期货公司当总经理,但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煤老板和其他私人老板听说做期货可以暴富,所以买了期货公司。孰不知经营期货业是艰苦的持久战,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T总说,“他们追求短期利益,所以我不想再做这种‘山大王’了。”
“该是认真考虑的时候了。股指期货上市之前,不定下职业定位,这辈子就算废了。”T总感慨道。
在全球期货交易量中,金融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占了90%以上。正因为金融期货有魅力,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银河、海通等创新类券商加快布局,纷纷收购期货公司。
T总注意到,整顿后的期货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具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如金瑞期货、国内金属期货“老大”迈科期货等纷纷崛起。
“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无论是股市研发能力还是实力,都远超传统期货公司,股指期货的主力军应该是他们。”T总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20多家券商控股或参股的期货公司从事商品期货。“以前券商可以不闻不问,但现在期货公司是券商的一个战略平台,股指期货是他们的创新业务,定会重兵投入。”T总分析,“从收入上看,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应该不会低,各部门间总会有比价效应。”
根据规定,若申请股指期货相关业务资格,新的券商类期货公司部分高管需要有期货业高管任职经历,这种“供求关系”为T总成功跳槽提供了可能。
××银行金融期货部也向T总抛出了橄榄枝。“平台虽大,但林子也大。我不甘心做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来结束自己的期货生涯。”T总说。
日前T总给记者发来短信:我已到××券商的期货公司任高管,常联系。(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