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证所的数据显示,近来大宗交易活跃度显著下降。进入10月份,有数个交易日甚至未出现一单大宗交易,这种情形自4月底以来并不多见。而从TOPVIEW数据来看,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法人股账户的卖出金额也在逐渐减少。
大宗交易活跃度骤降
今年4月底,大宗交易平台被交易新规激活。5月份,沪市大宗交易成交量骤然增至9000万股,6月份成交更是近3亿股。但随着行情的日渐低迷,大宗交易量逐步走低,7、8、9、10四个月,成交量分别为1.7亿、2.2亿、1.82亿和1.43亿股,日均交易量也从最高时的1500万股降至10月份的700万股。其中,8月份作为“大小非”年内解禁高峰成交稍有放大,但在9月初和10月底的低迷行情中,沪市竟出现多个交易日未发生大宗交易的现象。
从被视为解禁股抛售风向标的“法人股账户”的表现看,赢富王TOPVIEW数据显示,行情低迷的确会降低资金流出的意愿,而股市反弹往往会使抛盘骤然加大。在4月21日至4月30日的8个交易日中,受“4·24”利好刺激,沪市法人股账户大举抛出669.3亿元。5月份,大盘在3000点以上运行,该类账户更是抛出1017.3亿元。但随着市场再破3000点,法人股账户的抛压也逐渐减轻,8月份仅抛出408.2亿元。9月19日之前,沽售量仅有202.2亿元。随后,在“9·19”三大利好的刺激下,9月22日当天,法人类账户的抛出量达100亿元。然而,10月份以来,市场仍不见好,法人股卖出额度再度萎缩至422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大宗交易的萎缩和法人股抛压的减轻,或表明持续低迷的行情降低了“大小非”抛售的欲望,“大小非”压力可能暂时趋于缓和。
增持潮涌现
在此背景下,增持潮开始涌现。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从证监会8月28日发布增持新规到11月3日,共有117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告,1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增持股份的公告。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个股多数分布于房地产、化工、元器件、商业、医药等行业。商业城、渤海物流、旭光股份、新兴铸管等21家公司大股东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超过了1%。在12家高管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中,福星股份、新大洲A、中兴通讯和鹏博士四家众高管增持股份合计均在50万股以上。
增持潮是否会对“大小非”减持产生影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以前的市场只有减持一个方向,现在却出现了有增有减的PK局面,这的确有利于稳定市场。不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均衡需要两者收益相互匹配,但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大小非”惜售可能也是一种散户心态,只要市场反弹,抛压就会立即显现。
招商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杜长江也表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对市场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不一样,大股东增持可能是出于战略价值考虑,而非资本市场的收益。但金融资本更关注资本市场的现实收益。因此,随着市场的反弹,“大小非”可能会继续抛售。(记者 贺辉红)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