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关于底部的讨论,越是下跌,越是不断地预测底部,当然在语言上也留出余地,不再说底部,而是说支撑。但市场历来有个类似悖论的惯例,那就是,支撑是用来跌破的,就像压力是用来突破的一样。指数不断地破位下跌,人们最关心的仍是底究竟在何处?底部将会是什么样子?
结局将是大头肩底形态
讨论的焦点往往集中于政策底与市场底。共识基本上认为,市场底要晚于、并且低于政策底。这一点笔者举双手赞成。但还有一个底部,那就是经济底。正是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复合的大底。
一般来说,重要的底部跨度会很长,而且呈大头肩底的形态——左肩是政策底,倒立的头部是市场底,也就是真正的最低位置,右肩则是经济底。比如2005年的底部在1000-1200点之间运行了8个月,但政策底在哪里呢?在1300点以上,因为在那个位置“国九条”出来了。但市场并不认可,于是在恐慌之下继续下跌,直到998点,市场上充溢着绝望、麻木,这个底部运行了8个月,如此长的时间也让独具特色的股市文化得以传播,比如“做什么别做股民”、“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等。恐慌之后,随着市场的慢慢恢复到了1300点,这个位置上人们在怀疑,股改能救股市么?讨论纷纷,满城风雨,直到尚福林主席一句斩钉截铁的“开弓没有回头箭”,结束了争论。而市场也在这个位置上盘桓了两个月,鬼使神差,这个区域恰恰是“国九条”出台的位置,也是多数机构唱空的位置,以为还面临前期底部压力呢。两个月后,股市才盘出大底,逐渐上扬。
“三底”之后就是上涨
笔者不赞成预测底部,但分析一下底部区域的机理绝对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这个过程也蛮耐人寻味的。
市场下跌到一定幅度之后,会引起管理层的重视,这个时候会向市场吹风,或者拿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来,投资者觉得这就是政策底了。但是,从原则性的意见到能够具体实施的措施,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博弈。楼梯响后,不见人下来,于是市场归于失望,继续下跌,就这样政策底跌破了。
政策底跌破后,恐慌情绪开始在市场上弥漫开来。这个时候的恐慌在于不可知与不确定性,就像知道会有东西砸下来,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海绵?砖头?还是斧头?从心理上说,不知道的情况下,会导致最大的恐慌,因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斧头。于是,揣摩GDP增长率只有6%,甚至可能是0,市场要跌到1500点甚至1000点。就这样市场在极度的恐慌和悲观的预期中砸出真正的底部,也就是头肩底的头部。
但是恐慌不会无限期的蔓延,人们逐渐平静下来,对于已经出来的利空逐渐认同了、接受了,对可能继续出现的利空也有了心理准备。随着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进场,市场逐渐上涨,恐慌情绪开始得到修复,真正的市场底总算走出来了。
但这个过程很快就会被一些突发因素所干扰,熊神在离开之前再杀一个回马枪,或是因为一些学者的言论,或是因为市场上一些企业出现的意外,或是因为经济形势的数字。但很快人们意识到,前面的最低点已经是最坏的情形。打个比方,掉下来的即使是块砖头,砸出了血,但毕竟不是斧头啊,命还是保住了。统计数字是8%,虽然下降了,但比原来预想的要好得多,何况这个时候管理层救市的实施细则也出来了,于是老手的胆子逐渐大起来,信心开始恢复。
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构成了头肩底之后,后面就是上涨了。
跌破政策底并不可怕
回头说说这次下跌吧。政策底已经有了三个:4月下旬的2990点,7月上旬的2566点,9月中旬的1802点。正是熊神连破三关,才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开始了加速赶底。
未来砸出真正的底部之后,即使还有一些利空出来,其边际效应也会明显减弱,杀伤力也会小多了,比如低盛、丑林、小摩、贝尔斯跳、电曼,即使再出点什么事儿,与前面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大家不在乎了。
这一切我们只能观察、等待、忍耐,毕竟历史不是一辆自行车,遇到泥泞的时候,我们可以扛在肩上,跨过去。历史就是要一步步地走,市场要一天天地演化,日子要一天天地过。
但无论如何,每一次巨大的灾难都会从更大的社会进步中得到代偿的。这就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吧。(张晓晖)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