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次债危机等影响,多年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首次出现明显放缓。但是,随着三季报窗口期的结束,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有望重新展开,而这或许成为下一阶段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一环。
业绩增速下滑 行业冷暖迥异
由于失去了往年大额投资收益的支撑,今年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增速有些差强人意——平均增幅不足一成。这也是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数年维持两位数后,首次回落到个位数。从环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30%、20%和-20%左右。此外,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和收入的比率为10%左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3.36%。
上市公司业绩的行业特性在今年三季报中表现尤为突出:化工、银行、建筑、煤炭、食品等行业业绩增幅较大。每股收益前30名的公司中,化工和煤炭就包揽了半壁江山。排名第一的新安股份每股收益高达5.21元。不过,随着煤炭价格开始回落,煤炭企业第四季度的业绩可能不太乐观。
去年飙升的保险和证券等行业业绩下滑幅度相对较大。10家A股券商三季度业绩均不尽如人意,仅国金证券净利润呈增长态势,其他券商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保险龙头中国平安海外投资的巨额损失更将公司拖入亏损泥沼。
业内人士指出,证券行业高度依赖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的盈利模式,使得股票市场涨跌和交易金额对证券行业的业绩影响巨大。保险公司虽然主营业务目前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同样存在对投资收益的过度依赖。
告别季报窗口期
增持或迎来提速
智多盈投资余凯指出,随着季报窗口期结束,大股东增持行为有望进入一轮新的高潮。本周,有鞍钢股份、深圳能源、中兴通讯等多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公司高管宣布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三季报揭示行业冷暖 增持成下一个看点
自证监会8月28日发布大股东“自由增持”新规后,上市公司增持潮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高管实施了增持。虽然从表面上看,大股东增持并未阻止个股股价乃至市场下跌的步伐,但客观地讲,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下跌的过程,减轻了下跌的力度。
为了配合大股东增持、回购股份能够顺利进行,证监会将“窗口期”由原来的20天缩短为10天。由于10月下旬是三季度报告密集披露的时间,所以在此之前的十多天里,增持行为基本停滞。随着10月末窗口期结束,一些公司的增持行为有望加速实施。
和初期相比,近期的大股东增持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增持比例有所提高,与前期大部分不超过2%不同的是,本月实施增持或宣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鞍钢股份计划增持不超过4.99%,中炬高新、美菱电器、海泰发展、旭光股份计划增持比例不超过5%,ST渝万里更是计划增持不超过6.67%。其次,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大股东之外,为进行行业整合和产业布局,实力强大的公司增持其他公司股份的现象也开始出现,海螺水泥增加了2.6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主要来源于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冀东水泥、祁连山等7家上市公司超过10亿元市值的股票。最后,举牌现象抬头,本月渤海物流、商业城和羚锐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在一周内相继被产业资本举牌。(记者 张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