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场馆可持续利用的精彩样板

场馆可持续利用的精彩样板

2022年02月15日 10:11 来源:经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在一场场激烈的角逐中,2022北京冬奥会已经过半。在这届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上,除了激战正酣的比赛,奥运健儿们上演“速度与激情”的比赛场馆同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首都体育馆从排球项目转为举办冰上赛事,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完成“冰篮转换”……从夏奥到冬奥,多个奥运场馆的华丽变身见证着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荣光与梦想,也成为体育场馆再利用的成功典范。

  “建设‘高大上’,群众用不上。”不管是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还是其他综合性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道待解的世界性难题。在这方面,过去有不少“前车之鉴”。据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花费7.13亿英镑建成的奥运场馆如今已面目全非。在国内,由于高额运营成本、过低的场馆利用率等原因,个别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体育馆,也难逃“成本黑洞”和“亏损魔咒”。

  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科学谋划、科技赋能、智慧建造,北京冬奥会成为夏奥遗产传承利用的新标杆,也在探索中形成了场馆赛时与赛后利用紧密结合的北京实践。比如,北京冬奥会一共使用了14个2008年奥运遗产,其中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等新增或优化了制冰设施,使这些场馆适用性大大提升。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将场馆利用作为一个考虑的先决条件贯穿建设始终,并制定场馆遗产计划。现如今,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所有竞赛场馆全部拥有冬夏“两栖”能力。正如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所说,北京冬奥会场馆利用模式,汇集了往届奥运会在可持续方面的优点,这种场馆利用模式为未来的奥运会提供了借鉴,也为场馆长期运营提供了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6年多的规划和统筹,北京冬奥会为奥运遗产的传承利用提供了一个精彩的中国样本,也为赛后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北京冬奥场馆能否续写新的可持续利用故事,需要科学谋划、提前布局,需要打破传统、开拓创新,也需要多方合力、多元化经营。期待各奥运场馆再接再厉,在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的努力中,持续绽放光芒。(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沈 慧)

【编辑:张旭】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