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暖经济”暖起来还需社会合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农产品高价带动以及消费预期等多种因素削弱了百姓的购买力。
在山西省棉麻公司,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1日棉花价格约是每吨1.8万元,到10月初涨到每吨3.1万元,涨幅高达70%以上。虽然国家两次抛出储备棉100万吨平抑物价,并且目前棉花价格已经有所回落,但却没有带动下游服装价格下降。
据该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尉峰介绍,由于今年棉花减产,国家对棉花的需求缺口很大,供需不平衡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今年棉花价格出现了历史上的高位运行态势,短时间内下降仍有困难。其下游产品服装等价格也难有降价空间。
“现在衣服、鞋等已经走出了必需品的平台,平时百姓也有消费的习惯,不见得这时非买不可。打折活动也是例行公事,消费者已经司空见惯,何况有的打折活动中夹杂水分,优惠券带来的二次、三次消费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在物价高的情况下,人们消费更加理性,把钱花在了心理预期效益最大化的方面,比如住房、教育等。”山西省社科院经济所郭卫东说。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副教授耿烨强说,食品支出在百姓收入中占有不小比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可能就会节衣缩食,减少即期消费。
对此,山西省社科院王云珠研究员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说,只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才能减少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敢消费。
王云珠告诉记者,针对消费品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变相抬高物价,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采用调控手段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对于网购行为,除了鼓励理性消费外,还要加强网上购物监督管理。(记者晏国政、王学涛、魏飚)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