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随着寒流来袭、“两节”临近,冬季服装、鞋子等穿着类消费品市场被众多商家寄予厚望。然而,记者近日在太原市的一些商业场所采访发现,虽然商家竞相打出降价牌,众多市民仍然紧捂钱袋,冬季“暖经济”反常地出现冷清状况。
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称,在物价上涨背景下,让冬季“暖经济”暖起来,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降价牌难改销售冷清窘境
记者在太原市最繁华的柳巷商业街采访发现,许多棉服、鞋类销售冷清。
在某大型购物中心的一个品牌鞋专柜前,记者看到光顾这里的顾客三三两两,售货员正招呼着来试穿的一位顾客。送走这位顾客,销售员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只试不买,销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记者了解到,这个专柜销售的鞋价位从300元到2000多元不等,消费群体覆盖面大,并且现在借“两节”开始进行大力度促销,但销售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生意冷清不少!往年10月份后就进入旺季,但是今年到现在还特别淡。库房里积压的货太多了,现在就是要薄利多销,尽快收回成本,所以进行了较大让利。”该专柜销售员说。
记者沿柳巷到开化寺街看到,不论是大型的购物广场还是街边各种服饰小店,“两节”促销的不在少数,而且促销方式也多种多样:买服装一件8折、两件7折;全场39元起价;买服装送运动鞋……
但是,面对热火朝天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并不怎么买账。在一家促销力度较大的服装专卖店门口,正在招揽顾客的销售员小关告诉记者,现在真正买衣服的人少,更多的只是来试一试或看一看,掏腰包的并不多。
在柳巷商业街边卖手工鞋垫的82岁的仇奶奶说,自己干这行已经好几年了。谈起自己的生意,仇奶奶一个劲儿地摇头:“前几天都‘剃光头’(一双没卖出去)了,今天只卖出6双,而且其中3双还是回头客买的。”她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每天能卖十几双。“不光是我的鞋垫卖不动,你看看这些商店也没多少人买衣服。今年挺冷清的。”
物价上涨让消费者算起“紧巴账”
面对商家的让利促销,消费者又作何想?记者采访发现,在物价上涨背景下,很多消费者都算起了“紧巴账”。
太原市开化寺街一家鞋店的店员小王告诉记者,冬季服装、鞋类市场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还是与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有关。“工资追不上消费品涨幅,像制作鞋用的胶等原材料都上涨了30%到40%。”小王说,人们首先得保证基本的饮食,才能考虑穿着的样式款型。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正在逛街看衣服的市民,很多人表示,前段时间物价上涨使得他们对涨价还存有预期,不敢放开手脚消费。
在一家保暖内衣店里,虽然促销力度很大,但是正在选购的张女士犹豫再三,还是不打算买。她告诉记者,换上去年打折的时候肯定就买了,今年物价都在涨,只能先紧着孩子穿。
此外,面对物美价高的现实,许多消费者转战网上,而商场仅仅成了他们的“试衣间”。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她买衣服会先到商店看好款式,然后通过网上购买,这样能省不少钱。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