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2月2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10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确保“十二五”商务事业开好局起好步》的工作报告。他指出,2010年商务事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全面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
陈德铭在报告中说,五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内外统筹、互利共赢,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消费政策实现重大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的任务更加紧迫。我们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以耐用消费品为切入点,制定实施了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一系列直接促消费政策,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预计“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是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刺激消费的一个创举,不仅扩大了即期消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带动了家电汽车流通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现代流通体系初见端倪。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城乡流通网络建设,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三级批发零售体系在改革中被打破、流通体系曾经“线断网破”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形成。在农村,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以“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为抓手探索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得到缓解。在城市,通过编制实施商业网点规划,促进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社区商业、家政、早餐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城市居民消费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预计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万亿元,网络购物规模可达5000亿元。改善政策环境,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涌现出了苏宁、国美、上海百联等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流通企业。现代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在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引导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针对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影响明显加大的新形势,我们紧紧围绕保障市场平稳运行这一目标,不断完善市场监测和调控体系,市场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市场运行监测样本企业近2.9万家,监测范围涵盖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联系企业超过1600家,涉及58个应急商品品种;肉糖等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不断健全,中央储备肉规模已经增加到20万吨,中央储备糖规模达320万吨,蔬菜临时储备制度初步建立,地方政府储备制度逐步完善;跨区调运工作进一步机制化,进出口调剂更加及时。市场监测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为抑制通胀、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四是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造成巨大冲击,使我国外贸由“十一五”前期的快速增长转入急剧下滑。面对这一严峻考验,我们认真落实国办发135号文件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六项措施,千方百计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通过结构调整为稳外需注入新活力,对外贸易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与“十五”末期相比,我国出口由世界第3位跃居首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左右,进口由第3位升至第2位。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56%提高到5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8.6%提高到31.2%,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控制;对欧美日以外的市场出口比重由48.7%上升到54.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持续增加,满足了国内发展需要,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贸易平衡状况得到改善。以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出口信保、贸易融资、贸易投资促进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外贸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今后外贸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出口由世界第8位升至第5位,进口由第7位升至第4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外资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外资一度大幅下滑的局面迅速得到遏制并实现较快回升,利用外资规模再上新台阶。五年累计使用外资4200亿美元,约为“十五”时期的1.5倍,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抓住世界产业转移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演进的机遇,及时修订外资产业政策,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由“十五”末期的16.1%上升到2009年的42.1%;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累计超过1400家,比“十五”末期增长近一倍;推动完善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对口合作机制,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比重由11.2%上升到13.7%,江西、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吉林等一批内陆开放高地正在形成,外资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大连、深圳、苏州等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不断完善服务外包相关政策,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目的地市场。
六是对外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放松外资流入管制、与我合作意愿上升的机遇,加快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法律法规,加大财税、金融和外汇等政策支持力度,着手建立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控制体系,对外新签28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出台《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加快劳务合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五年来,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8.8%,在全球的排名由“十五”末期的第18位跃升至第5位,迈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通过并购等方式到境外获取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37.3%,有54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入世界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在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七是国际经贸地位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也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我们积极利用国际经济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与有关国家建成6个自贸区,两岸四地经贸合作实现机制化。与发达国家经济高层对话、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经贸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对外援助规模持续扩大,中非合作接连推出新举措,针对印尼海啸、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及时提供紧急援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包括商务部、地方政府、商协会以及涉案企业在内的“四体联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基本形成,运用国际规则的能力显著提高。
陈德铭指出,五年来,商务系统自身建设成效显著。为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加快商务领域法制建设,推动出台法律1件、行政法规6件,制定部门规章60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取消、调整、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大规模业务培训。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资金、配额和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
陈德铭说,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商务系统和广大企业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
陈德铭同时指出,商务领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现代流通体系还不完善,流通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市场调控体系仍不健全;对外贸易大而不强,自有品牌产品不多,增长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吸收外资结构不合理,“走出去”规模总体较小,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对外开放空间布局不均衡。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解决。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