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铜资源九成靠进口 “无铜”铜陵走出去

2010年12月21日 10:4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要吸取钢铁业的教训。”安徽省铜陵市市委书记姚玉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铜产业‘走出去’是没有多大障碍的。”

  目前,铜陵的铜资源90%依靠国外进口。经过长期开采,铜陵先后有12座矿山关闭破产,目前只有两座处于开采中期。这座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资源难题,考验着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在‘冷’的时候收购国外矿产”

  “不能说铜资源枯竭了,就不搞铜产业了。就目前来讲,铜陵有色铜精矿自给率仅占10%,90%依靠进口。” 姚玉舟坦言。

  铜陵资源制约的尴尬愈加严重,随着40万吨每年铜冶炼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建成,资源的整合与控制是铜陵铜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于是,以开采和冶炼为主的铜陵企业决定“走出去”。在智利等国家,铜陵的企业已经掌握一些矿产资源。“我们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走出去’跟人家合作或者订购,单靠进口市场波动较大,我们要吸取钢铁业的教训。如果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们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合作开矿,钢铁企业就不是现在这种局面了。”姚玉舟说。

  尽管铜企业的铜需求量没有钢铁企业量大,但姚玉舟并不认为可以高枕无忧。“未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早点看到这种情况,要在矿产‘冷’的时候收购。像智利、厄瓜多尔以及亚洲市场的越南、老挝,有矿产但不具备开采条件,我们提早进去,通过合作实现市场效能。”

  铜陵的企业已经开始收购了。2009年以来,铜陵有色联手中国铁建,以44 亿元收购了加拿大考伦特资源公司66.67%的股权,公司海外控参股企业达到5家,现保有有色矿产资源折合铜量突破1000万吨,拥有矿山数量达到11座。金拓公司在阿根廷投资资源型矿山,在加拿大投资资源型公司。2009年,铜陵企业在境外实际投资约400万美元。

  姚玉舟认为铜产业“走出去”没有多大障碍,只要企业具备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实力,都可以“走出去”。但是,国内外的资源控制与保护意识将越来越强,依靠进口只是权宜之计。“铜具有100%的回收特性,因此铜陵成为国家废旧金属拆解基地,也是铜陵铜产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铜产业“高新化”

  铜的使用空间是巨大的,但在中国目前只停留在特定领域。

  在姚玉舟看来,“现在中国老百姓把铜的消费当成奢侈品,铜没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现在铜的使用绝大部分还在工业阶段。”

  或许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铜陵决定延长铜的产业链。2009年铜陵的铜产量近70万吨,但是真正能谈上深加工的不到30万吨。“我们要延长铜的产业链,走高端化路线。这几年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申请量增加接近80%的比例,同时还参加了国家20项相关标准的制定。”

  同时,铜陵提出铜产业“高新化”,对铜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产品升级。铜陵有色第一冶炼厂2007年12月底被炸掉,“这个企业为新中国生产了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累计为国家贡献产能60多万吨。我们把这个属于高能耗的企业炸掉,在原址上新建了冶炼金、锡、银、钯、钨等稀有金属的新厂,实现改造和升级。”

  姚玉舟希望,铜陵能建设成为世界铜产业的中心。“我们分几步走:第一,把铜陵建成中国铜产品的交易中心;第二,成为东南亚铜产品的交易中心;第三,成为世界铜产品的交易中心。同时,向两头延伸,把铜陵建成铜金属的检测基地。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国家级研发中心、铜铅锌的技术和质量的检验检测中心。未来,涉及到铜加工的要出自铜陵,而且和铜有关的新产品必须要到铜陵进行技术检验检测。”

  姚玉舟说,铜陵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文化、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来实现铜陵产业升级。( 周海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