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正视CPI破“5”背后的民生焦虑

2010年12月13日 13: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12月12日《京华时报》)

  较高的CPI指数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恩格尔系数增加,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银行存款变成负利息,造成财富缩水,货币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一系列不利影响。民众纷纷晒家庭账本,感叹吃得比以前差,这是高物价时代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感觉不会太明显。但是,对于收入微薄的工薪阶层与农民来讲,柴米油盐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块。

  除了民众感受最深的食品大幅涨价以外,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自来水涨价、天然气涨价,成品油价格涨多降少,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等。涨价风潮此起彼伏,民众对物价越来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刺激民众脆弱的消费神经。民众对物价问题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焦虑。如何减轻物价上涨压力与民众的生活成本,值得思考。

  物价上涨是个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如何化解好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不仅需要百姓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多劳动多挣钱;而且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政府要在平抑居民消费价格、降低民众通胀预期,保证民生产品价格稳定方面下工夫。而且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公共服务收费,逐步扩大免费服务范围;完善对弱势群体救助政策,把物价上涨给民众带来的压力降到最低。

  近期,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控物价。但是收回流动性需要时间,物价调控不宜硬着陆。CPI持续走高提醒调控政策执行要给力。

  “十二五”规划建议,国富向民富转型,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而通胀预期加大,民众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下降,就是国富向民富转型的一道民生考题。如何解决好衣食住行医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通胀压力,帮助民众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拭目以待。叶祝颐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