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何保证PE基金的募集活动严格遵守“证券私募”的有关规定,保证PE基金的管理人不从中小投资者处筹集资金,如何防止行走在非有效市场的PE利用“内幕交易”和进行“利益输送”等则需要相应监管。机构投资人投资PE是否遵守“谨慎人规则”,特别是社保基金、金融机构资金和其他公共基金进入PE,也需要一定的监管。随着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PE跨国投融资等业务活动涉及的外汇和税收方面也需要加强监管。
贯彻适度有效监管原则,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管体制,确定监管的重点,“统”“分”结合。由证券监管部门统一负责监管基金管理人遵守“合格投资人”规定和私募证券的发行营销行为,并负责监督基金的信息披露;同时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监管。比如财税部门监管基金管理人纳税和跨国交易税收安排等。
中国证券报:如何选择PE公共政策的手段?
王燕辉:从欧美国家PE业的发展历史看,政府致力于完善法律和市场等相关环境的效果通常好于资金投入。
20世纪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的三次“高峰”,除了实体经济背景以外,都和政府政策高度相关。2009年三季度,我国创业板登场是催生当前本土PE热的最重要原因。
1988—2001年14个欧洲国家的数据显示,第一,服务创新型企业的欧洲的创业板市场提高了早期企业和技术企业创新率;第二,资本利得税税率的降低也提高了早期企业和技术企业创新率,但作用没有开设创业板市场大;第三,没有发现R&D公共支出通过创造更好的创业机会提高创新率的证据。由此,政府应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考虑改善PE市场的政策,而不是简单地向这个领域导入资金。
避免政策雷同
中国证券报:怎样制定具体的PE公共政策?
王燕辉:政府应当遵循“慎用各种优惠”、“具体政策的穿透性”和“避免产业政策雷同”原则。其中,PE税收优惠政策,既要“区别对待”,又要“一视同仁”,关键是要具有“穿透性”。
政府不能对自称PE的都支持,要看其投资领域、投资阶段和投资期限。不能支持和优惠“伪PE”或“泛PE”。要按照“实体经济本位”原则,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明确的PE税收政策目标。这就是PE税收政策的“区别对待”。
为鼓励风险投资、促进对高新科技企业的投资,国家和京津沪渝深等一线城市政府都制定了鼓励PE的若干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应该惠及各种所有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的PE投资机构。
“十二五”期间,八类PE可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绩效提升,公共政策可以给予重点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早期VC;支持业务模式创新,培育新兴服务业和推进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的早期VC或发展期投资;扶持高端设备制造,提升民族产业装备制造水平的VC或发展期投资;推动消费行业加快成长,提升其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发展期PE;改善家族企业治理,促进其经营层职业化和控制权顺利代际过度的发展期PE;实施滚动收购,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的收购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和资产运营绩效的收购基金;助推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特别是为中国经济寻求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安全的国际化PE。
需要指出,产业政策本身也是双刃剑,可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也可能扭曲市场信号和价格体系,不可滥用。而地方产业政策趋同,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需要警惕。
此外,在如何实施PE公共政策的环节也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如运用公共资金必须符合“预算原则”,政府引导基金等公共资金的运作必须坚持“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原则,对银行、券商、保险和社保资金进入PE应该尽快制定“谨慎人规则”等。
钱唐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