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通胀不能直接挂钩
CPI是判断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指标,货币供给大于实际需求是判断通胀的指标。但现在,多数人将CPI与通胀而非涨价直接挂钩。
“价格上涨不完全等于通货膨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认为,西方国家通常将连续六个月CPI增长率超过3%定义为通货膨胀。表面看,今年我国CPI已经连续多月超过3%,但中国与西方的CPI内涵不同。西方不包含农产品和资源类产品,而我国CPI中的食品类权重达1/3。如果剔除食品类,其他7大类的物价综合指数自1998年以来从没有超过2%。因此,现在大家认为的通胀实际上是物价上涨,而且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
我国CPI峰值几年前曾达到8.3%,远比现在的5.1%高,为什么那时的社会反映没有当前这么敏感?张汉平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公众对国家经济政策和自我利益的关心度提高了,另一方面可能与媒体对CPI的反复“着笔”影响公众有关。事实上,国家的月度经济数据涉及多个方面,许多数据和CPI一样具有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价值,比如工业行业和产品生产、利用外资、
消费品零售等。
以投资促结构调整
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1%有一定降幅。
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基本上是逐步下滑的态势。1—11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6%、22.7%和26.9%;新开工项目301937个,同比减少15075个。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认为,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的下降,与去年基数有关,也与1月份信贷大增后开始的货币紧缩有关。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一如去年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增长,对改善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新开工项目数量少了,但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大了,这是我国上大项目、压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政策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我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我国出口贸易恢复的当下,产销率的轻微下滑,再次敲响了加快调整结构步伐的警钟。
记者 樊江洪
参与互动(0) | 【编辑:贾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