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十二五规划也正在加紧修订,即将出台。如何判断和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十位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评点,通胀成为关注焦点,在央视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3%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
摩根大通史蒂芬·罗奇称,通胀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政府已经给出了一个信号要施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想要实现这个目的,无论是提高利率,还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行政手段一系列政策,抑制食品价格上涨,都是为避免未来更严重的通胀。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也表示,从2010年下半年最近几个月的CPI数据的变动情况来看,明年通胀的因素肯定会比2010年成为更重要的一个经济调控目标。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基本上依靠三套工具来管理宏观政策:控制基础货币的流动性管理;对商业银行信贷实施直接控制;以及行业投资政策。利率主要被用来管理通胀预期,而不是用来影响信贷投放。
经济增长率放缓之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看低2011:明年会比今年差一些,从整个国际情况看来,从美国经济的刺激经济计划基本已经用完,但失业率还在高起。美国经济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日本经济的疲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更低。中国经济有可能达到9.5的增长。
美银美林中国区总裁刘二飞也抱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全球经济放缓:“奥巴马说美国的增长哪来呢?要靠今后三年内五年内要让它出口翻倍。但它往哪儿出口,欧洲需求降低,中国想买的东西他不卖给我们,所以经济增长动力在哪儿?中国的经济占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美国经济增长放慢一个百分点,中国要增长4个百分点才能补回来。美国从3%降到2%,中国要从8%涨到12%,可能吗?”
吴敬琏则更关注制度的建设,他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体制。在过去这样的体制下,转型转不了,那么怎么才能够营造好的体制?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它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
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张维迎则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仍然在我们的微观的制度基础。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包括技术的创新,市场的开拓是企业家,只有这个基础打牢固了,使企业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经济才有一个好的增长基础。
增长可持续之道
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从整个投资也好,消费也好,在2010年出现了一个动力的转换,从09年主要依靠政府需求,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现在开始主要是市场需求在驱动的,所以这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实际上已经开始实现了一个动力的转化,变得可持续了。在2011年如果政策再进一步的引导,推动结构调整,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的话,这种持续性会更强。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则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那么发达国家虽然出现了主权债务的危机,但是总体上讲发达国家现在的经济的增长的前景是不错,主要问题是出在了就业,以及金融业。但是增长的潜力,增长的动力还是依然强劲。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要看结构优化这方面的进度,是不是能够基本令人满意,这不能用简单的常规的经济统计指标来表现。
见习记者 李聪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