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沃尔沃在李书福口中有着不同的关系定位。他先是开玩笑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穷小子向“公主”求婚(他告诉我们,现实中生活他没求过婚,“企业对我来讲就像情人一样,我对别的比较痴呆”);后来他又说,“沃尔沃是一个迷人的女孩”;到现在,他说,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但当我们问他,过了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沃尔沃自己就能调整好,它还会服你吗?李书福反驳道,“不服我也不要紧。他可以不服我,但他还是我的儿子。他不服我,他就不姓李了吗?”
沃尔沃不是自然而然就花落李家,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吉利就向福特抛过绣球,但遭到的是想都不想的直接拒绝。后来几经周折、多方努力,全球汽车界的小个子吉利才得以站到百年巨人福特面前,成为平等的谈判对手。
之所以最终被对方接受,李书福解释说,“自我奋斗很重要,第二是价值理念,第三是企业的愿景、文化。吉利的规模实力反而是次要的。福特要看你能不能把沃尔沃带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只有这样它才能减少麻烦。否则你今天拿来明天出事,它也麻烦了,因为双方之间还有很多的合作。现在福特离不开沃尔沃,沃尔沃也离不开福特,最起码两三年之内是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社会责任的问题,社会影响的问题。”
李书福被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的亨利·福特”,在他们看来,他是一个草根出身、自我奋斗的典范,而这就是典型的“美国梦”。但李书福微辞道,“我们做不了中国的福特,他是在美国这种自由想象、自主创新的国家,放在中国的话,是搞不成的……”
李书福突然对我们说起了自己的童年。或许,年轻时的经历总是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见证过成功初现的时候,再次认出它来就会容易得多。
“我是6岁上学,9岁辍学。在农村不讲普通话,老师教我们拼音也不讲干什么用,就让我们念,我就不念,搞得不高兴我就不上学了。回家以后我爸教我种地,种了半年。不行,种地太辛苦了。我11岁又开始上学,还是3年级,比同龄的孩子大一点,所以呼哧呼哧地就学好了。”
他对改革开放的记忆是国家允许土地承包、搞手工业。他的生意轨迹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色:中学毕业后,他开照相馆,赚了1万块钱左右,“这样就可以搞工业了”。他先是搞电冰箱零件(1984年任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后来生产电冰箱、冷柜(1986年任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厂长)。1989年以后,“我把所有资产全部捐给政府了”,然后去上大学。
也就是说,20年前,李书福已经做过“裸捐”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对政治大势有判断,第二说明我对金钱不看重。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
后来李书福做摩托车、汽车的故事就众人皆知了。这次收购沃尔沃,李书福说,“讲实在话,功不在吉利,而在中国。假如说没有中国,吉利并购沃尔沃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的用户,因为中国的力量,因为中国的形象、地位在发生一场巨变。”
有了国家的背书,他的奋斗赋予了英雄色彩。“最让我高兴的是,中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大部分给予了希望、期待。我们搞企业就是希望大家都觉得我们是在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对我们的评价是正面的。”
但他也提醒自己,“我也有可能是错的,要有忘我的精神去研究。一定要忘我,不忘我天天想着自己失败了怎么办,那就不能前进了。要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一点很重要。”
和而不同?
11月25日,慕尼黑,李书福随一个企业家团到宝马总部参观。大家说宝马真大度——因为李书福刚放出话,他收购沃尔沃以后就是要跟奔驰、宝马竞争。
他自信心满满,在世界汽车的殿堂,竟然“砸”起了场子。他向同行的企业家朋友指出:宝马没有太多的科技发明,许多技术是集成的,其长处是通过营销、用户体验、产品形象设计等方式成功地打造了全球高端车的品牌。后者是值得沃尔沃学习的。至于发明嘛,沃尔沃才是当之无愧的品牌,为全球汽车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